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闭幕
11月2日上午,第十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落下帷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台湾“海峡两岸民意代表交流基金会”董事长饶颖奇,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出席闭幕式,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主持闭幕式。
江苏省政协党组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周珉,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肖才伟,南通市政协主席王德忠,中华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统战部三局副局长傅铁生,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巡视员蔡其泉,中共如皋市委书记、人民政府市长姜永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常映明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闭幕式。
罗富和在闭幕讲话中代表民进中央,向为成功举办这次研讨会给予大力支持的主办、承办和支持单位,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志,向来自两岸三地和海外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罗富和在讲话中说,将“养生文化与社会和谐”作为主题进行研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他以“养生重养心,携手促和谐”为题,对本届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在传统文化里,有很多重要的论述流传下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比如,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而“仁”的核心是“善”;古人常说“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黄帝内经》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孔子说过“德润身,仁出寿”、“大德必得其寿”。马克思也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因此,养生重在养心,养心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显得更加重要。
罗富和说,不少专家学者都试图对如皋独特的长寿现象进行总结,他认为,对如皋民风评价的“淳朴”二字,是如皋成为“世界长寿乡”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根据资料,如皋2005年对92位百岁老人进行走访,归纳总结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知足常乐、与人为善、随遇而安、境界高尚”六个方面。在现代化阶段,怎么看待社会,怎么看待家庭,怎么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皋的这些经验可以学习和借鉴。
罗富和说,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阶段,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关键是人的发展,关键是要从养生到养心,从养心到构建身心和谐、人际之间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实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携手,需要努力,需要大家的共识,从而带动新的社会风尚。政府要引导,社会组织要帮助,家庭要关心,个人要能动,共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养生文化与社会和谐一定会得到很好的结合和促进,一定能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国际亚健康协会会长李深在闭幕式上致辞。中华文化促进会驻会副主席金坚范、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董之鹰分别代表两个研讨分组就与会专家学者的研讨交流作了介绍。
民进中央联络委员会主任梁勇,民进中央部门负责人刘文胜、黎晓英、朱效利,民进江苏省委副主委徐菊英,人民教育出版社、南通和如皋市有关领导和嘉宾,以及与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闭幕式。
研讨会期间,与会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还先后到如皋市规划馆、博物馆、水绘园名胜区等地,实地考察了如皋的长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