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履行职能>社会服务>社会公益

西城区委会参与乡村教师培训活动

发布时间:2019-10-04 来源:民进西城区委会

放大

缩小

图为植物园活动现场合影

  8月20日,民进西城区委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民进四中、七中、八中、十五中、西城外国语、师大二附中等支部的教师,共同参与了“教育改变家乡”的活动,与来京教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教育改变家乡”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由北京四中教育发展中心发起、北京四中校友促进教育基金会承办,旨在使乡村教师开阔视野、提高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培养乡村孩子。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投入,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而教师职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仍有所欠缺。主办方希望通过定期开展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使乡村教师能够成为乡村新文明生活的建设者、倡导者和传播者,从软实力方面来提升乡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西城民进的教师会员们也积极加入到了这项活动之中。从往期的活动,到本次活动的全程工作,都有民进会员的身影。

  此次培训为期一周,参与老师主要来自京郊、河北、山西,还邀请了中纪委对口扶贫的四川、云南等地的教师,上海复旦大学支教服务所在的宁夏、新疆等学校的教师代表。天南海北的老师共同交流,探寻适合乡村教师、中西部地区教师的培训课题、内容和沟通方式。

  此次培训主要有授课辅导和实践交流部分。民进四中支部的老师在学员到京后,跟乡村教师们进行了沟通调研,明确了初步需求。乡村教师对于英语、高考科目、信息化等方面,有着比较明确的交流意愿。基于此,其他各支部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及特长踊跃报名,在实践活动当天,兵分三路,与乡村教师们进行共同的实践体验和业务交流。

  第一组老师前往地质博物馆和古生物博物馆,与培训教师一起参观。参观队伍分成两组,分别从地质、生物、物理、文学、科技英语阅读等方面出发,探讨了综合性实践教育在乡村教育中如何更好实现的问题。师大二附中的王力华老师,八中支部的退休教师周中慧老师,以及其他民进会员,分别和乡村教师进行了交叉学科式的教学教法探讨。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如今乡村教师都具有一定的跨学科基础,适当地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场景、课本案例,融入本学科的知识点,使课程增加活跃度、生动性,也有助于让学生体会科学的关联性,这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思路。

图为自然博物馆活动现场合影

  第二组老师前往自然博物馆,与培训教师一起跟随北京市十佳解说员,探索如何从自然科学入手,进行综合学科的教学实践设计。从语文教材里的春夏秋冬,到生物课本外的中华奇虾,从物理与地理知识的结合论题,到数学与历史的文理分析,跨学科的碰撞使教师们广开思路。下午大家前往天坛,十五中的袁岂凡老师冒雨为大家讲解了文物资源的教学使用、历史与地方教育的结合。任何一个乡村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供孩子们探索学习,任何一个地方也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落脚点,村村都是自然,处处都是历史,启发性教学,让孩子找到探索科学的路径,找到热爱家乡的理由,也就找到了对个体的自信与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组老师前往植物园,初秋的细雨拉近了城市和乡村的距离,解说员的精彩讲解让教育、科学回归于大地的淳朴。同在生物学科的周湘、赵雅琴老师,和邢冬方、刘洋老师一起,文理结合,与乡村教师们探讨了如何利用乡村资源进行跨学科教育。乡村最丰富的就是自然资源,所有的文理学科都与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植物园一行的交流给了教师们很多启发。

  兵分三路的活动是忙碌而丰富的,民进的老师们与乡村教师进行了朴实而深入的交流,相约今后保持联系。老师们也愿意将这种互动带回到今后的工作里,适时地开展更多的北京与外埠地区的教育交流。

  返程后,老师们一起将各自了解到的内容进行了汇总。很多老师们有支援西部教育、乡村教师交流的经验。通过交流,大家总结出目前乡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乡村英语教师缺乏,小学以下无法开设英语课;乡镇地区班主任工作繁重,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各地区开展的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等。乡村教育的整体提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民进的会员老师们衷心希望乡村教师、西部教育水平早日得到更大的改善,民进西城区委也将继续从自身特色和优势出发,助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带领全体民进会员将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李斌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