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杜甫在华州的难忘岁月

发布时间:2019-01-24 来源:民进渭南华州总支

放大

缩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七月里,杜甫到任了。司功一职掌管地方上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杜甫是一个认真做事的正直之士,从不亵渎职守。做近臣,为上朝进奏,竟睡在官里,而且“数问夜如何”。现在来到华州,正碰上炎热的天气,生活上也多有不便,夜里毒蝎出没,入秋,又有蚊蝇搅扰。但他仍埋头工作。还为华州郭使君写了一篇《进灭残寇形势图状》,分析当时残寇的形势:“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提出官军应该采取进攻的战术:“诸将宜穷犄角之进。”仇兆鳌称赞说:“此等文字,真可坐而言、起而行者,初非书生谈兵迂阔也。与韩昌黎论淮西事宜,俱推经国有用之文。杜甫还撰写了《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对赋税、交通等提出看法。这时杜甫还游览西岳华山,留下了“西岳峻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那样著名的诗句,他驰骋想象,舒展胸怀:“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不过这首《望岳》诗,毕竟缺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气势恢宏的气概了。

  距华州城三公里处有个西溪,西溪是秦岭峪水蓄成的湖泊,是当时唐朝水军练兵的地方,湖周荷塘飘香稻菱满畈,湖中波光山影渔歌唱晚,迷人的“西溪夜月”早在明代就是华州八景之一。这一迷人的胜景,便成了杜甫排解郁闷的大好去处。

  杜甫经常沿溪独行,登高远望,溪上鸥鹭使他联想到猛禽鸷鹰,从而发出“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的感叹;溪边或卧或饮的水牛又使他想起遗弃东郊的战马。“自伤贬官而作”《瘦马行》:“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鸟啄疮。”以寄托对战马的情怀。他光顾岸边游春亭,静坐深思,即兴写出《题郑县亭子》诗:“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牗凭高发兴新。云断岳莲临大路,天晴宫柳暗长春。巢边野雀群欺燕,花底山峰远趁人。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看来,西溪景色虽美,但也难遮掩杜甫遭谪受辱的愤懑。浩渺清澈的湖水陶冶情愫,冷却了杜甫以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热望。被贬华州,远离了皇帝,使他真正走向人民大众。 一向为人民代言的杜甫,虽已被贬,但仍为黑暗势力所不容,还暗暗向他放冷箭,这使他非常绝望,对官场的腐败忍无可忍,对仕途完全失去信心。乾元二年七月,他再次来到西溪游春亭上,愤然挥笔草就《立秋后题》诗云:“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罢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诗后终于告别了华州西溪,辞官而去。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夫一个人了。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参军任内,共作诗30多首。

  综观杜甫的一生,他出生在巩县,入世之后到长安做了朝中的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华州,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华州区杏林镇老官台村附近),以排忧遣闷。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他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潼关,石壕等地。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开奉节县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诗人病死在衡阳市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杜甫在华州的一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在华州成稿的《三吏》、《三别》更为千古绝唱,[成为中华诗词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作者简介:孟宪春 男 高级讲师、硕士、渭南市政协委员、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报纸和杂志发表散文、小说、诗歌、文艺评论、论文、杂文640余篇。

  作者简介:孟皙皙,女、本科学历、梦萌培训学校教师,喜爱文学写作。

作者:孟宪春 孟皙皙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