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潜:我的这四十年
1978年
这一年,我八岁,小学二年级。家里新添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于是每天写完作业后看电视的地点从单位会议室转换到了自己家里。电视节目实在少,有印象的是一个外国片《加里森敢死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播完就不再播了,以致多年后还在纠结敢死队的人到底有没有死完呢。电视节目太少导致听收音机的时间还多一些,父母很少有担心孩子沉迷电视影响学习影响视力的时候。
认真上课认真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每天几分钱的零花钱。虽然学校到家的距离不长,放学回家的路程却成了一天最快乐的时光。晃晃荡荡边走边玩,守在爆米花摊旁边,“轰”的一声巨响后,花一分钱买上一份爆米花,一直吃到家门口。或者花一分钱买几张“糯米纸”,到家时唇齿间还有糯米的清香。
老电影院隔壁的长江饭店楼下开了城里第一家冰激凌店。最喜欢陪父亲去看电影,电影演什么其实不怎么感兴趣,真正喜欢的是看完电影后可以吃一客冰激凌。母亲很是反对,认为浪费钱。记得有一次父亲又偷偷带我去看电影,给母亲留了一张纸条“我们看电影去了,你不要发火,‘火’已经生好”(那时烧的是蜂窝煤)然后看完吃完回家后母亲还真没发火。
1988年
这一年,十八岁。最兴奋的莫过于终于可以挣脱父母束缚去远方逍遥了,那一刻突然明白自己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奔向远方。父亲陪着我第一次去那么远的远方——坐一晚上的船到重庆,再坐一晚上的火车到成都,再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到兰州。父亲安顿好我临回去时在我的笔记本上并列写了两行字“漂洋过海,展翅高飞”“学成归蜀,报效桑梓”。
学校每人每月只给4斤米饭票,其他都是粗粮,不爱吃面食的我倍感思家。然而打电话回家还得去邮电局的电话亭,于是家也不敢多想了。第一次看到了雪,经历了界限分明的明媚四季,领略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绮丽风光,暗许心愿,今生一定要游遍祖国大好河山。
接触到了计算机。机房是学校重要设置,进机房要过好几道门,程序复杂。每周一次的上机课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既想用机器,又怕进机房,因为进机房必须拖鞋,那味道对人实在是一种考验。
每过一段时间会收到大伯寄来的《中国日报》英文版,要求我集中精力学好英文,争取研究生出国留学。远在波士顿的两个姐姐也写信多加鼓励。奈何胸无远志的我完全没将此事当真,心心念念的是毕业了赶紧回家,吃老妈做的可口饭菜。
这是改革开放的第10年,一些国外的流行元素进入了视野。电影,歌曲,明星。齐秦、谭咏麟、张学友、徐小凤……在那个时候进入了脑海,喜欢至今。
1998年
这一年,二十八岁。这10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工作和结婚了。
结婚时单位分了一套两室一厅,买涂料自己动手把整套房子刷了一遍,虽然房子很旧、所有权还属于单位,但还是兴奋激动,毕竟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父母送了一台流行的29寸日立彩电做贺礼,感慨20多年前小黑白电视还要凭票买的同时,让我要珍惜幸福。
不用在机房闻臭脚丫味就可以在家用电脑了。学计算机的老公最喜欢的事是跑电脑城,自己组装升级了好多次计算机,忙着用它编程画图。而计算机对我来说最大的用处莫过于用来打仙剑和三国游戏。
这10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通讯方式了。BP机横行江湖才几年移动手机又出现了,然后快速的一代又一代地更迭。单位旁边迅速崛起了一条通讯街,而几年前刚到成都时,那里老房子聚集,老茶馆一家紧挨一家,那些老房子老茶馆成立多年以后挥不去的回忆。
在电视里见证了香港回归盛况,紫金花飘香的地方五星红旗升起时,心潮澎湃,第一次感觉到祖国真的是强大了。暗许心愿,要去香港去澳门去世界各地看看。
2008年
这一年,三十八岁。这10年,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丫头的出生和成长。送她走进附小大门时,老妈望着她小小的背影,感慨叹道“时间真快啊!”
是啊,时间真的过的快啊。世界似乎在加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更是让这种加速目不暇接。最大的感受莫过于淘宝和QQ的快速普及。感觉世界突然间变小了,所有的事情在电脑的方寸间都可以解决。拆快递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多年不知音讯的朋友突然间会在某个QQ群出现,好像过往的同学朋友都有联系了,世界突然间又变大了。
似乎是为了和虚拟网络世界快速发展争高下,交通发展的速度也让人惊讶。公路、铁路、飞机,很多“难于上青天的地方”“天槛变通途”了。不用再轮船转火车,回涪陵的路一夜间只要半天了。
2008年注定是让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地动山摇的大地震让全中国人精诚团结、众志成城;这一年,盛况空前的运动会让全中国人欢欣鼓舞、踌躇满志。
在网上看多了世界各地美景美食的我,暗许心愿,希望丫头将来能走出国门,去真实领略下各地风光,见更多的人经历更丰富的事。
2018年
这一年,四十八岁。这10年,世界的快速发展已经让人“麻木”了。高铁、地铁,人工智能、刷脸支付、VR,各种次元、游戏……每月甚至每天都有新事物新名词出现,几天不上网,感觉就会被世界淘汰。
这一年,丫头经认真考虑选择后决定到美国读书。陪丫头去学校途中,特地到波士顿停留。站在美丽的查尔斯河旁那所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门前,想到30年前懵懂无知的自己收到的发自这里那些信件,感慨万千。兜兜转转,自己的孩子到底还是踏上了上一辈人所期望走的求学之路,遗憾的是最期望看到这个结果的那几个人却不在了。
同父亲一样,安顿好丫头离开之时也想给丫头留几句话,思来想去,却不知道该说什么。那一刻,发现时代已经发展到我无法对丫头“指手画脚”的地步了,科技的进步职业的变迁让我不敢给丫头提出任何专业上的建议(就像我所认为不务正业的游戏,居然成为极好的职业),而世界的趋同和一体化,更是让我连“学成归蜀报效桑梓”的话也无法出口,千言万语到最后只剩一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从背着书包求学的稚子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40年的时光飞逝如梭。这40年是中国发展变化最大的40年,是世界发展变化最大的40年。作为4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见证者参与者支持者受益者,我们这代人何其幸运!
办公室闲聊时,我说,除了小时候看武侠小说时梦想的飞檐走壁外,曾经的梦想都已实现了,没什么想法了。同事说,“钟姐,那你现在要好好锻炼身体,人工飞行器已经快到实施阶段了,只要身体好,飞行的愿望也能实现!”
好吧,从现在开始认真锻炼身体,希望在改革开放50年、60年的时候,我真的能飞起来,那么人生真的是圆满了!
感谢伟大的改革开放,感谢伟大的时代,感谢力排众议做出改革开放决定的那个伟大老人!
(作者系民进四川省委会宣传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