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茂丘西奥的悲哀

发布时间:2011-02-21 来源:

放大

缩小

  听过一些普罗柯菲耶夫的作品,没有太特别的印象。使我对这位俄罗斯作曲家留下深刻的记忆,是在圣彼得堡的莫索斯基剧院看芭蕾舞《罗密欧和朱丽叶》。据说这是当年沙皇看戏听音乐的剧场,场子不大,乐队在乐池里显得拥挤。指挥很局促地站在乐队前面,然而乐声一起,拥挤和局促感便烟消云散,音乐从乐池里飘出来,涌出来,溅出来,像奇妙的烟雾,像汹涌的激流,像晶莹的水珠,也像神奇莫测的光,在剧场里飘舞漾动,穿越回荡。莎士比亚的爱情悲剧故事人人都知道,普罗柯菲耶夫的音乐却不是所有人都熟悉的。那天,台上的舞蹈当然是无瑕可剔,杰出的俄罗斯舞蹈演员把这个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演绎得动心夺魄 。

  用“动心夺魄”这样的词汇来形容这部芭蕾舞的演出效果,大概不算过分。不过,达到“动心夺魄”的效果,一大半的功劳要归普罗柯菲耶夫的音乐。音乐表现的爱情主题,优美,飘忽,然而其中隐藏着危机和悲哀,音乐时而流畅,时而颤涩,如泣如诉,也如无奈的叹息。如此理解,也许是因为对故事太熟悉,才会被悲剧的影子引导着进入规定的想象。不过,假如没有莎士比亚的故事,光听这样的音乐,我相信听者的理解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最动人的音乐,出现在罗密欧的好友茂丘西奥临死前的那一段,生性乐观的茂丘西奥在决斗中受伤,死神临近,他却拒绝悲哀,仍然想以诙谐和欢乐感染周围的人。以前读莎士比亚的剧本,对这一段有一点印象,记得茂丘西奥开玩笑似的谈论自己致命的伤口:“它没有一口井那么深,也没有一扇门那么阔。(朱生豪译)”在舞台上,听一个临死的好人说这样的俏皮话,大概是能催人下泪的。普罗柯菲耶夫如何表现这样的情境?当茂丘西奥面对着死神作最后挣扎时,音乐变得极其单纯,一把小提琴在寂静中鸣响,优美的旋律,被休止符切割成飘忽的残片,抽泣呜咽,颤不成声。这样的旋律,使我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不可能无声,忌讳的是应该低声倾诉心曲时却出现电闪雷鸣和倾盆大雨。普罗柯菲耶夫的音乐,把茂丘西奥临死前的痛楚,罗密欧无法言状的悲伤,表现得真切而揪心。那一段段残片似的音乐,如果连续流畅,也许是欢乐的舞曲,然而它们被巧妙地撕裂了,它们使我感觉到了被欢乐笼罩的悲哀。欢乐像一张百孔千创的破网,根本罩不住网中之鱼,悲伤的鱼儿钻出网眼,以奇异的姿态在空中游动……在音乐中舞蹈的演员的表情,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模糊,而这段音乐,我却难以忘怀。

  这是对纯真友谊的赞美和哀悼,它的感人力量竟然超过了爱情。

作者:赵丽宏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