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大剧院
新落成的上海大剧院成了上海最耀眼的新景观。白天,白色的大剧院像一个巨大的玻璃雕塑,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那“U”形的屋顶像一对展开的翅膀,仿佛马上就要起飞。到了夜晚,大剧院的景象就更加美妙,在夜色中,它是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宫,瑰丽而又神秘,使过往观者心驰神往。进大剧院看歌剧听音乐会,对一个爱乐者来说,自然是至高的享受了。我已经四进大剧院,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不妨小记如下。
第一次是大剧院的首演,看中央芭蕾舞团献演《天鹅湖》。《天鹅湖》对我实在没有多少吸引力了,我曾经看过上海芭蕾舞团、圣彼得堡芭蕾舞团和法国的芭蕾舞团演出各种版本的《天鹅湖》。尤其是在圣彼得堡莫索尔斯基剧院看的那场《天鹅湖》,我以为是《天鹅湖》的最高境界。这一次,只是来感受大剧院辉煌精致的气氛。演出开始和中场休息时,在迷宫般的大剧院里上上下下参观了一遍,那种豪华和气派,就是在国外的剧院里也没有见过。看到那些外国人惊异钦羡的目光时,自然情不自禁地生出自豪感来,中国人,也有了这样的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出很出色,场面也堪称华丽多姿。白天鹅们在湖畔的群舞,如诗如画,恍若仙境。遗憾的是伴奏的广播交响乐队不够水准,小号竟然好几次吹得走了调。不过这只是平静的湖面上飘过一片败叶,无损于夜色中美妙的天籁。
第二次进大剧院,是看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和上海歌剧院联合演出的《阿伊达》。这是我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出色的一场歌剧,无论是演唱的水准,还是演出的场面,大概都称得上海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场歌剧。几位在剧中担任主演的,都是世界一流的歌唱家。扮演拉达姆斯的男高音原来是格里高利,因为他无法来,临时换上了马丁努奇,这位“替补”的拉达姆斯,却是全世界最出色的,被人称为“拉达姆斯之王”。他用激情洋溢的歌声,令人信服地刻画了他的角色,那个在爱情和爱国这两种感情之间徘徊,作着痛苦抉择的勇士。演女奴阿伊达和埃及公主的两位女歌唱家,也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埃及公主的女中音,浑厚而清澈,把角色妒火中烧、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演绎得惊心动魄。歌剧是融音乐、舞蹈、雕塑于一体的艺术,《阿伊达》把人带入两千年前的埃及。金字塔在夕阳中默立,狮身人面像默默地凝视着发生在他身边的爱情、战争和阴谋,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神庙里,金甲辉动,霓裳曼舞……剧中人哀中寻乐,乐极生悲,歌声如阳光雷电,也如苦雨凄风。两个恋人,最后相会在黑暗的墓穴中,走向幸福的同时,也走向死亡。这样的故事,使我联想起中国的 《粱山伯和祝英台》,还有《白蛇传》,都是爱情的悲剧,虽然故事完全不同,却有着异曲同工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大剧院的音响效果,坐在剧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上的歌声。剧场就像一个奇妙的大共鸣箱,接纳着每一个最轻微的音符,又准确无误地将它们传抵听者的耳膜。
第三次走进大剧院,是出席旧金山市长的招待酒会。酒会就在大剧院阔大的门厅中举行,酒会上,从旧金山来的一批黑人歌唱家在门厅二楼的廊台上演唱助兴,他们唱的是黑人的灵歌,激越深情的歌声,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萦回荡漾,这是灵魂的呐喊。其中一位年轻的女歌手,唱得尤其动人。和我站在一起的女科学家叶淑华,忍不住轻声赞叹道:“唱得真好。”很可惜,没能请这些远道而来的歌唱家到剧场的舞台上演唱。酒会结束后,客人们才走进剧场,听上海民族乐团演奏了一曲《喜洋洋》。
第四次去大剧院,走的是后门,听卡雷拉斯和黄英排练。这次,我看到了那个巨大的圆形舞台,这是一个能旋转的舞台,面积比观众席还大,一个人头挤挤的交响乐团坐在台上,只占据了舞台的一角。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比它更大的舞台。个子矮小的卡雷拉斯走上舞台时,面对着乐队亮开嗓门大喊了几声,他的金属般的声音在大舞台空旷的穹顶上回荡,缭梁的余音仿佛从天外飘来……
坐在大剧院中陶醉于音乐的时侯,我体会到了生活在上海的幸运。我想,只要有机会,我还会一次又一次走进大剧院,去寻找遨游天堂的感觉。
第一次是大剧院的首演,看中央芭蕾舞团献演《天鹅湖》。《天鹅湖》对我实在没有多少吸引力了,我曾经看过上海芭蕾舞团、圣彼得堡芭蕾舞团和法国的芭蕾舞团演出各种版本的《天鹅湖》。尤其是在圣彼得堡莫索尔斯基剧院看的那场《天鹅湖》,我以为是《天鹅湖》的最高境界。这一次,只是来感受大剧院辉煌精致的气氛。演出开始和中场休息时,在迷宫般的大剧院里上上下下参观了一遍,那种豪华和气派,就是在国外的剧院里也没有见过。看到那些外国人惊异钦羡的目光时,自然情不自禁地生出自豪感来,中国人,也有了这样的大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出很出色,场面也堪称华丽多姿。白天鹅们在湖畔的群舞,如诗如画,恍若仙境。遗憾的是伴奏的广播交响乐队不够水准,小号竟然好几次吹得走了调。不过这只是平静的湖面上飘过一片败叶,无损于夜色中美妙的天籁。
第二次进大剧院,是看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和上海歌剧院联合演出的《阿伊达》。这是我有生以来看过的最出色的一场歌剧,无论是演唱的水准,还是演出的场面,大概都称得上海有史以来最精彩的一场歌剧。几位在剧中担任主演的,都是世界一流的歌唱家。扮演拉达姆斯的男高音原来是格里高利,因为他无法来,临时换上了马丁努奇,这位“替补”的拉达姆斯,却是全世界最出色的,被人称为“拉达姆斯之王”。他用激情洋溢的歌声,令人信服地刻画了他的角色,那个在爱情和爱国这两种感情之间徘徊,作着痛苦抉择的勇士。演女奴阿伊达和埃及公主的两位女歌唱家,也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埃及公主的女中音,浑厚而清澈,把角色妒火中烧、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绪演绎得惊心动魄。歌剧是融音乐、舞蹈、雕塑于一体的艺术,《阿伊达》把人带入两千年前的埃及。金字塔在夕阳中默立,狮身人面像默默地凝视着发生在他身边的爱情、战争和阴谋,金碧辉煌的宫殿和神庙里,金甲辉动,霓裳曼舞……剧中人哀中寻乐,乐极生悲,歌声如阳光雷电,也如苦雨凄风。两个恋人,最后相会在黑暗的墓穴中,走向幸福的同时,也走向死亡。这样的故事,使我联想起中国的 《粱山伯和祝英台》,还有《白蛇传》,都是爱情的悲剧,虽然故事完全不同,却有着异曲同工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大剧院的音响效果,坐在剧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上的歌声。剧场就像一个奇妙的大共鸣箱,接纳着每一个最轻微的音符,又准确无误地将它们传抵听者的耳膜。
第三次走进大剧院,是出席旧金山市长的招待酒会。酒会就在大剧院阔大的门厅中举行,酒会上,从旧金山来的一批黑人歌唱家在门厅二楼的廊台上演唱助兴,他们唱的是黑人的灵歌,激越深情的歌声,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萦回荡漾,这是灵魂的呐喊。其中一位年轻的女歌手,唱得尤其动人。和我站在一起的女科学家叶淑华,忍不住轻声赞叹道:“唱得真好。”很可惜,没能请这些远道而来的歌唱家到剧场的舞台上演唱。酒会结束后,客人们才走进剧场,听上海民族乐团演奏了一曲《喜洋洋》。
第四次去大剧院,走的是后门,听卡雷拉斯和黄英排练。这次,我看到了那个巨大的圆形舞台,这是一个能旋转的舞台,面积比观众席还大,一个人头挤挤的交响乐团坐在台上,只占据了舞台的一角。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比它更大的舞台。个子矮小的卡雷拉斯走上舞台时,面对着乐队亮开嗓门大喊了几声,他的金属般的声音在大舞台空旷的穹顶上回荡,缭梁的余音仿佛从天外飘来……
坐在大剧院中陶醉于音乐的时侯,我体会到了生活在上海的幸运。我想,只要有机会,我还会一次又一次走进大剧院,去寻找遨游天堂的感觉。
作者:赵丽宏 责任编辑:qichun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