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王宗全:李商隐小诗摭谈

发布时间:2021-10-13     来源:民进绵阳市委会

放大

缩小

  一提到李商隐,人们会自然想到他的无题诗和咏史诗。的确,李商隐的那些有如千古之迷的无题诗写得美轮美奂。我们会随口吟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等名句。其实,李商隐的一些抒情小诗更显得意蕴深沉,厚重婉曲。风格上和技巧上显得语淡天成,绰约多姿,另有一番情趣。从中亦可领略到盛唐绝句的风韵。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汝阳)人。从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他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他自己曾撰文说:“宗绪衰微,簪缨殆歇。”(《祭处士十二房叔父文》)到了他这一辈“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姐文》)家道的衰败促使他早慧。但他又生不逢时,他一生经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等六个王朝,主要生活在文、武、宣宗等三朝。这恰恰是唐王朝由中兴走向末路的重要转折时期。好像命运注定他要饱经沧桑颠沛流离一样。

  李商隐才华横溢,聪慧早熟。“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十六岁时就以擅长古文而得名。但他仕途坎坷,几经排挤打压。荣辱沉浮,世态炎凉,因此他的人生内涵格外丰富,笔下的诗世界也就班斓纷呈,由此而形成了婉曲浑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优美诗风。

  李商隐的小诗咏物之作很多。这些诗托物言志,或寄情抒愤,或抨击弊政,或讥刺统治者的声色犬马,或警诫当朝权贵须汲取历史教训,或是由咏史怀古而生发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他的《初食笋呈座中》“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千金”。“嫩笋”既指有才华的的青年又是作者自喻。统治者本应招贤纳士,提携奖掖后生,可是他们“忍剪凌云一片心”,对后生横加摧残。在《赋得鸡》中讽刺达官显贵斗鸡走马挥金如土而不知为君为国作一点事情“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可要五更惊晓梦,一辞风雪为阳乌。”

  李商隐性格耿介,胸襟坦荡。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他秘书省校书郎调任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因减免冤屈囚犯刑期而触怒顶头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诗人宁折不弯,愤然辞职,从《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这首小诗便可看出他刚直不阿的性格特点,“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诗中感情愤激,胸襟直陈。但他在诗中穿插了荆山的巍峨,由荆山联想到卞和得玉的荆山,用典映衬比喻,使诗有了曲折与深度,令人玩味再三。

  正因为他刚直耿介,决不卑躬屈膝逢迎权贵,所以一般文人避讳的题材他却敢写。例如在《龙池》一诗中就大胆地暴露了唐玄宗娶儿媳(杨玉环)为老婆的丑事:“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特别是后两句,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在皇宫神圣帏幕下帝王肮脏的乱伦关系。通篇白描,看似不下针砭,但的确胆大得可以,暴露得绝妙。

  他的有些小诗也咏史,如《梦泽》:“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历史故事尽人皆知,其间所寓意的“上行下效”、统治者自私的丑行给人们留下的思考是深刻的。即使在今天读来似有令人警策的现实意义。

  另一首咏史小诗《齐宫词》也写得隽永深长:“永王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只是抓住“九子铃”这样一个小物件作为历史见证,就揭示了“梁台歌管”之后的必然颓败的历史规律,诗小而包容量巨大。

  对那些阻抑人才的权贵,李商隐疾恶如仇,异常痛恨。他把他们比作挡道的顽石:“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乱石》)

  在李商隐的笔下,人生百态尽有。那些负心人如“无赖夭桃”,“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嘲桃》)他的内心深处感情是极为丰富细腻的。天涯飘泊了无归期很令人惆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忆梅》)漂泊到梓州(今四川省三台县)一住就是好几年。刚刚在姹紫嫣红的春光中暂时忘却滞留之苦,可却看到先春而开又在百花盛开时凋零香尽的梅花,诗人不免由忆而恨。一是说故里的梅花还没等到自己回去就先春而开了,二是以梅花自喻,早慧早熟早上仕途却遇到一连串的挫折与打击。

  写怀人离愁。义山另辟蹊径,不写眼前的愁思却着意想象日后友人重逢时的畅叙别情的欢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种抛开离愁别绪强作欢颜的“对写”技法确实高人一筹。

  李商隐的诗注重诗歌意象,多从虚处着笔。想象奇特大胆,师法李贺的奇诡俏丽。正如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长吉好用‘啼’‘注’等字……李义山深沾此。”他的《天涯》一诗“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连黄莺也惜春流泪,而且打湿了栖息的花枝。不可谓想象不奇特。“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花,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尽管写的是人间,是一种难以言状的孤寂,但那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奇幻想象交织成的冷寂的天堂画卷的确撼人心魄。“想像咸池日欲光,五更钟后更回肠。”(《初起》)明明是思家心切,却先从太阳沐浴的咸池起笔,“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秋夜里,月白霜青,交相辉映,使人不禁寒惮,但诗人却想象霜神和月神在争妍斗美。使人从清冷的感受中再享受生动瑰丽的超现实的遐思快乐。

  李商隐的诗优美,他的小诗更是瑰丽。短短四句,总要创设一种空灵的境界。《微雨》一诗更是意境空濛,如中国的山水画,云雾迷濛美不胜收。“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那微微飘洒的细雨如有似无,人只有从雾气飘动凉意渐生等多方面感受才知道下雨了。“窗迥侵灯冷,庭虚闻水声。”夜深了,才能在寂静的庭院里隐隐约约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那细微的观察,那感觉的捕捉,那意境的创设与渲染是多么高明。另一首小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阳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与《微雨》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李商隐的诗青壮年时多凸显激愤之辞:“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固然是为自己怀才不遇而呐喊;老年时李商隐则更多的是对人生的回顾与领悟。人生如白驹过隙,青春虽好稍纵即逝。只有到了暮年才能对人生的真谛有深刻的感悟。一曲《乐游原》就是他观照人生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之绝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千百年来人们反复吟诵这两句名言,其中的蕴涵既简单又深奥,非几十年的生活经验与体察不能铸就这样的佳句。

  上面对李商隐的部分小诗作了浮光掠影式的解析,当我们从他的小诗英华中穿过,对义山诗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认识。

  义山诗优美,是大家一致公认的。特别是这些小诗,短短四句,都颇具匠心,但又不露斧凿痕迹。文笔流畅,语意连贯。大部分诗好像即兴信手而作但又是语淡天成,令人回味韵长。

  这些诗语调铿锵,语意明快。多是响亮之词,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朗朗上口,一读难忘。

  李诗好用典且用得贴切,如同己造。这些典故为他的诗增色不少。当然有些典故的使用为解读他的诗增添了困难,但鉴赏文学作品本来就需要鉴赏者通过艰苦地努力(包括提高鉴赏者自身文化素质)分析,发掘,玩味和再创造。

  以前有些论著认为义山晚年之作太平淡,思想性不强。而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他晚年诗作更美,更具形象性,更能品出他成熟的人品与诗品。

  研读李商隐的小诗既是一种艰苦劳动,又是一种高级享受。他的小诗是晚唐社会各种生活断面的折射,同时也是他不同时期不同情感的真实倾吐。并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心态的嬗变轨迹。愿我们珍视这份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吧!

作者:王宗全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