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华:只留清气满乾坤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伟人毛泽东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读书观。参加工作以来,因每天都紧张忙碌地应付教学、家庭及参政议政等事情,自己也经常动笔,却很少静下心来完整地阅读过一本书。星期天上午在市新华书店我购买了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著的《轻轻走向完美》,这是一册封面上写有“推动进步的力量”的新书,也许是岁月的原因,看到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匆匆忙忙地吃过中饭,我兴致高昂地放弃休息,翻开《轻轻走向完美》,仔细阅读起来。正如毕淑敏老师在自序中所说:春风拂面,你我在书中相逢。凡是序章,皆为过去。?望漫天霞霓,俯苍茫人寰,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弹指一挥间,我已经到了人生的不惑之年,回忆走过的路,歪歪扭扭、残缺不全。如果人生可以重活一次,我不会再浪费光阴。每一个年龄段自己的思想都会不一样,我恨自己为什么时刻在变,是成熟了还是更加盲目了,不得而知。有哲人说过:人生太短暂,还是听从内心的安排吧,因为只有心的需求才是最真的。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完美,《辞海》中的解释是指“完备美好,没有缺陷,是内心遐想的世界,现实中不存在,是人民渴望得到并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动力,是存在于思想中的。” 《轻轻走向完美》中写到:“偶遇常人难以企及的好运,就是人生的奢侈。”看到这句话让我想到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当时几万人中的一个分子,因为民进组织,我认识了江苏省淮阴中学的何慧君老师,何老师在教育岗位上耕耘多年,和我有许多共鸣之处,在她的精心指引下,我对民进组织从一无所知,到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个组织;由一个对政治漠不关心的人,发展到每天浏览新闻的习惯;由一个什么材料都怕写的人,到看到信息、问题就会情不自禁拿笔写下向组织及时反映。看到自己的一篇篇信息被市里、省里、中央无数次采用,多年作为淮安市的先进代表到省里、民进中央接受表彰,真实地感觉到自己人生存在的价值。通过老领导的提携和自己的勤劳,组织上给了我无数精神上的荣誉光环,每一张奖状都是芳华岁月的付出与回报。今天,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何慧君老师已经光荣退休,但是我的心中还时常想念她,感恩她给我带来的成长与进步。
暖风生麦气,绿草胜花时。中国人有句古话,粒米积成箩,滴水汇成河。智慧是优秀女人贴身的黄金软甲,《轻轻走向完美》是滋润心田的甘露。读着这本书,书中很多的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共鸣,正如书中所写:“我们的人生肯定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就像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完美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毕淑敏老师的精彩文章,弘扬正气、传达正能量,给我以启迪和鼓舞,犹如听到一棵棵蓬勃的心脏在跳动,让人充满了敬重。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它实际上强调的是,在修身中间,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向有贤德的人看齐,向有贤德的人去学习。那么看见那些德行不好的人怎么样呢?要反省自身,是不是有类似的自己的这样的表现。所以这个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反省自身,这实际上是修身中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深情寄语,为广大青年朋友廓清了成长航道,鼓励每个青年在难得的人生际遇中努力奋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激荡起无数青年的青春力量。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温家宝在世界读书日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一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由此可见,读书,对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世界是何等重要。感谢毕淑敏老师的一段话:“在一生中,与书结伴,多读书,读好书。在生命的途中,始终可闻到书的芳香,提升品位,升华境界,轻轻走向完美。”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古人说,“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向着我们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不断地迈进,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立根固本,而关键也在于严以修身。这是我们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一个终身课题。面向未来,让我们珍惜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我们就能在人生最明媚的季节。不负韶华,不辱使命,让时代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共建美好的精神家园,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