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网上学苑>文献资料

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发布时间:2010-09-26 来源:

放大

缩小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从思想上、理论上、政治上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特有经验,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内在规律,以中国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这也就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所说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新的机遇、挑战、压力,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指明政治方向,为发展进步提供理论动力,不断把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当前时代的发展、同当前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探索前行。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求我们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使马克思主义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从由少数人理解到被广大群众掌握,成为广大党员普遍信仰、人民大众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基本的就是推进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这就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建设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积极构建通俗化的语言体系,主动适应人民大众的语言习惯,通过通俗易懂、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宣传读物,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生活化、形象化。要建立多样化的宣传教育载体,积极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拓展平面媒体、影音传媒、展板标语、网络空间等多种宣传平台,使科学理论走进千家万户。要把握住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向性,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精神纽带,防止和克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娱乐化和庸俗化倾向。

                  (责任编辑:吴宏英)

作者:沈德跃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