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怎样阐述所有制基本问题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关于所有制的内涵。应该包括如下方面:第一,所有制就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贯穿于生产交换分配全过程,而不是在生产关系之外决定生产关系的基础。所有制不仅是人与生产条件的关系,是劳动得以实现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第二,所有制关系分为现实经济关系上的所有制与法律形态上的所有制。
就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是历史范畴,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有制结构并非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分工的发展处于一个动态的变迁过程之中。所有制作为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形式,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生产或生产力的具体状况决定的,其根本问题是要适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各种具体的所有制实现形式也都是历史地形成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有制实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并且可以多样化。
通过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灭亡,但是其被公有制代替必须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在具体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的矛盾之后,他们归结出“消灭私有制”这个结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根本的长远的意义上指出了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必然性,同时又阐明了实现这个转变的前提。马克思则明确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其发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所有制理论是同人类解放最终目标相联系的。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看来,未来社会及其经济所有制是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剥削,自由劳动、计划管理、民主管理,实行按劳动分配、实现个人占有,为满足人的需要而生产,促进人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和社会。但是,一切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必须有一个前提,这就是生产力必须是高度发达的、充分发展的。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曾经提出或讨论过各种社会所有制形式或者说公有制经济,认为未来社会将是以公有制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共产主义社会时,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前提的。至于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如何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或共产主义的经济制度则很少涉及。他们认为,公有制的结构和实现形式,应该以未来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们的实践活动结果为依据。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所有制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它给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公有制必将取代私有制的理论结论和未来社会所有制的预见,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提供了分析所有制结构及其形态变化、所有制更迭的条件和发展趋势的方法,即所有制问题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位我们今天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力水平、所有制改革的历史经验、理论和实践,继续探讨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责任编辑:吴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