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一章 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十字路口
第一篇中国新路标: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正处于走向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折期。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 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其主题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
第一章 中国发展方式转型的十字路口
在过去30年的第一次转型与改革中,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与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但发展方式转型尚未破题。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原有发展方式的矛盾集中地凸显出来。当前,中国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的十字路口。中国过去 30年成功地抓住第三次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形成了以大进大出为基本特征的出口导向模式。到后危机时代,外部市场的变化使这一出口导向模式正处于转变的重要历史关口。
1.后危机时代外部需求的萎缩是中长期的
中国的主要出口对象是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灾区 ”正是发达国家。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最恐慌的时期已经过去,经济下滑的趋势也得到控制,但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冲击远未结束。无论从后危机时代全球化演进的态势,还是从本国中长期发展的要求看,这种模式都应当终结。
(1)发达国家“ 去杠杆化”是一个中长期的趋势。以美国为例,美国个人资产的“ 去杠杆化”已开始全面影响到美国的个人消费模式。据统计,2008 年8月开始,美国个人储蓄率从08% 的低位开始抬升,到2009年5月已达 69%,为过去15年来的新高。这与大萧条时期有相当大的相似性。大萧条的复苏时期,在个人可支配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储蓄水平在 1933~1936年4年间回升了 7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增加预防性储蓄袁蓉君美国储蓄率持续上升,对美出口难续高增长[ N]金融时报,2009-7-24 。可以预测,此次金融危机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和预防性储蓄的回升将在3 ~5年内改变美国的消费格局。
图1.1 2002~2009 年美国居民储蓄率(单位:%)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引自 http://research.stlouisfed.org/index.html 。
除美国外,欧元区和日本的个人消费也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日本下降的情况尤为严重(图1.2 )。
图1.2 2006年以来发达国家个人消费同比增长率变化(单位: %)
发达国家这种“去杠杆化” 的趋势将影响深远,储蓄率的提高、消费率的下降将使发达国家的需求萎缩很可能成为一个中长期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将告别经济稳定增长、世界贸易流量大幅增加的 “黄金时期”。
(2)发达国家清理有毒资产过程漫长。国际金融危机的诱因是大规模的有毒资产。因此,摆脱危机的过程,也就是清理有毒资产的过程。 2009年3月,美国出台了“ 有毒资产”回收计划,主要包括两项举措,一是计划扩大美联储的 “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机制”,支持投资者买入银行的 “有毒资产”。二是政府通过援助基金设立一个公共-私有基金,用于支持私人投资者购买 “有毒资产”。
资料显示,美国金融体系中衍生品的名义价值超过1000万亿美元,仅美国的商业银行就持有令人难以置信的 202万亿美元衍生品,最大的5家商业银行持有其中的 96%。高盛一家的衍生品敞口就达到39万亿美元,这相当于美国 GDP的3倍还多。即便这1000 万亿美元中只有1%真正面临风险,其金额也高达10 万亿美元。
当前出现的一个新局面是,有毒资产尚未清理干净,而一些原来的优质贷款也出现问题。由于美国就业问题持续恶化,带来整个社会的就业危机,使原来的中产阶层财务状况明显恶化,一些原来的优质房贷违约率持续上升,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金融风波。有分析认为,随着失业率的节节攀升,占美国 65%~85%的人口的中产阶级处境堪忧,导致了该阶层背负的原本风险较低的优质贷出现大量违约第二波房贷违约潮侵袭美国中产阶级成罪魁祸首[ N]经济参考报,2010-1-7 。美国近两年共裁员720万人,创 20世纪大萧条以来的最高纪录。美国200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在 10%以上,将是1948年开始调查失业率以来的最高纪录。根据美国通货监理局以及储蓄机构监理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缴款逾期 60日以上的优质房贷,2009年第三季已经比前一年增至 838万户。而且最近3个季度优级房贷的止赎数量增速显著提高,增幅大大高于同期公布的次级房贷的新增止赎数。可以预期,处理 “有毒资产”和防止优质贷的恶化,对美国经济复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
(3)中国外部市场需求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根据海关初步统计, 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207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13.9%。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出口均呈下降趋势。2009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 24.5%,对美国出口下降16.9%,对日本出口下降 20.2%。另外,2009年上半年中国主要外贸省市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2009年上半年,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含中央在京单位)、浙江、山东和福建7 省市进出口值合计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值的83.6%,出口同比分别下降 18.4%、24.8%、22.2% 、17.8%、19.7%、 17.6%和14.1%。
到2009年年底,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持续,中国外贸形势依然是喜中多忧。 1~11月,对欧盟出口2118.3 亿美元,下降21.8%;对美国出口1986.1 亿美元,下降14.8%;对日本出口874.4 亿美元,下降17.6%。
表1.1 2009年1 ~11月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表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2009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 234%,6月进出口连续第四个月环比增长 ”,海关总署网站。
2010年中国仍将面临外部需求恶化问题。与上年同期比,虽然2009 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外贸下降幅度有收窄,但是收窄趋势并不十分稳定,而且“国际环境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一些国家的经济虽然开始恢复,但还可能出现反复。外部需求持续减弱这个趋势还是难以转变的。 ”温家宝就经济形势和明年经济工作接受新华社专访[OL] .新华网,[2009-12-28]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国家消费的下滑已经导致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大幅下降。
图1.3 2009年1 ~4月亚洲主要国家出口大幅下滑情况
数据来源:曹远征.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 R].中改院改革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 .2009-8-1.
图1.4 2007年1 月~2009年9月美国进口中国商品与劳务规模(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引自http://research.stlouisfed.org/index.html 。
2.出口导向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出口导向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中国继续实施出口导向的战略,其成本将越来越大。
(1)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外需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并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 G20伦敦峰会上,成员国皆承诺不在2010年之前使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但承诺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自 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大约78 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这些措施包括提高关税、贸易禁令、出口补贴以及各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等,甚至出现了借环保的名义搞贸易保护的现象。从形式上看,发达国家多采取补贴方式,发展中国家多采取提高关税和贸易禁令等传统方式。尤其是 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逐步升级,范围不断扩大,从轮胎到无缝钢管等。这使中国的外需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专栏1.1:中国推进自由贸易面临挑战
国内产能过剩和外需疲软所带来的进出口负增长持续,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强化的势头,使我国对外开放面临重大挑战。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为了尽快恢复本国经济,千方百计维护本国利益、争夺国际市场贸易导致各类贸易摩擦事件频繁发生,其中我国受到的压力最大。据商务部统计,目前全球 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产品,今年前三季度,有 19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 1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和 125%。不少专家预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今后的一两年中将继续深化。
资料来源:姚坚在“2009中国国际贸易学会暨国际贸易发展论坛 ”上发言,2009年10 月7日,天津。
(2)即使全球市场需求能够恢复,也不是原有规模和结构上的简单恢复。第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重创的欧美发达国家,过去数年金融业发展严重泡沫化,严重脱离实体经济基础,积累了大量风险,其发展回归实体经济已成定局,进而会替代中国部分出口产品。第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是这次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特征。但新兴经济体多数采取出口导向模式,一些新兴经济体生产成本低于中国。其他新兴经济体也生产替代中国的部分出口产品。这将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第三,这次全球经济复苏还将伴随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许多产品是在高碳排放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这将引起欧美国家的抵制。最近美国将启动碳关税,将对中国高碳产品带来比较大的冲击。
(3)从出口导向模式中能够分享的全球化红利越来越少。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国民福利的贡献相对有限。长期执行出口导向的政策,使中国陷入美元贬值陷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外汇储备长期居高不下,截至 2009年9月底,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 2272595亿美元,其中将近1万亿美元购买了美国 “两房”债券和美国国债。未来几年内,美国的预算赤字将达到上万亿美元,迅速扩大的国债规模对于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而言,无论如何都不应掉以轻心。由于储蓄不足的美国经济可能长期保持庞大的经常性账户赤字,美元进一步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不容忽视。若果真出现这样的结果,中国所持有的庞大美元资产价值将受到重大损失。按照余永定的估测,美元每贬值 10%,中国以美元计价资产价值将折损近1.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 2200亿美元)。
图1.5 2009年1 ~9月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提供的数据。
3. 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不能长期建立在外需基础上
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增长长期建立在外需基础之上,必然会带来重大的系统性风险,使本国经济发展暴露在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之下。
(1)外贸依存度过高,潜在的经济风险过大。中国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就出口占 GDP比重而言,2006年出口占 GDP达到399%,2007 年出口占GDP的比重也达到356% ,高出全球平均值的10个百分点,高出中等收入国家出口占GDP 比重5%左右。过高的外贸依存度,将使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受国际市场左右。
图1.6 1978 ~2008年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基本情况(单位:% )
表1.2 部分国家出口占GDP 的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9.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2)容易使中国陷入贸易摩擦。20 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面临的对外贸易摩擦呈愈演愈烈之势。从 1995年开始,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国家也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扩散。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呈暴发态势。 2003年以后,在全球反倾销热潮逐渐回落的趋势中,中国受反倾销调查的数目却仍然居高不下。自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世界经济滑坡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中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激增,案值越来越大,贸易救济措施多样化。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 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去年全球35%的反倾销、 71%的反补贴涉及中国。针对中国的非贸易壁垒也呈多发趋势,技术壁垒、知识产权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劳工权益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产品质量问题,等等,都成了贸易摩擦的新形式。
(3)有可能因国际经济波动引发社会风险。目前中国外经贸的就业人数接近 1亿,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3还多一点。数量庞大的就业人口完全受国际市场影响,相应的社会风险也是巨大的。
专栏1.2: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经济的影响
珠三角经济的特点是高度开放且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从珠三角地区产品出口来看,高度集中于港澳地区,绝大部分是通过港澳地区的转口贸易。日本、欧盟、美国和港澳地区,这 4个地方分别占广东2007年出口产品的 36.5%、6.7%、14.4% 、23.9%。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于部分地区,一旦当这些国家或地区经济出现经济危机或者经济陷入低迷,珠三角经济受拖累就会比较严重。当 2008年外部环境不太景气的时候,2008年前 8个月广东省进出口总额4513.38亿美元,同比增长 13.57%。全国进出口总额17233.8亿美元,同比增长 25.7%。广东省所受到的影响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加工贸易所受到的影响更大。
在珠三角地区出口减缓的过程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以对美国贸易为例,据海关统计,2008 年1~11月,广东与美国的贸易总值达839.1 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5.8%,增速回落了5.4 个百分点,占同期广东进出口总值的13.3%。其中,广东对美出口 715.3亿美元,增长5.8%,增速回落 4.1个百分点;广东自美进口123.8亿美元,增长 5.5%,增速回落13.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 591.4亿美元,增长5.9%,占同期广东对外贸易顺差总规模的 52.7%。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步伐放缓以及国家上调纺织品服装等产品出口退税等的影响, 7月份广东对美出口突破70亿美元, 9月份达到77.7亿美元高位,但是受金融风暴影响, 10月份广东对美出口回落到73.9亿美元,增幅回落到 1.8%,11月出现负增长,单月出口降至 63.3亿美元,下降6.3%。11 月份当月广东自美进口9亿美元,下降25.8% 。
资料来源:舒燕飞,董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经济转型的影响[ OL]中国网,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9-/11/content_17758919.htm
(责任编辑:吴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