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赵丽宏:从历史的演变看崇明岛生态的命运

发布时间:2018-09-27 来源:民进上海市委会

放大

缩小

  童年时代对崇明岛的记忆,是芦苇、鸟、河里的鱼群、海滩上的螃蟹,我在崇明的河里学会了游泳。青年时代到崇明岛“插队落户”,在那里生活多年,也参加了“东望沙”的围垦。东望沙,就是东滩的前身,在那里对崇明的蓝天绿地和天籁自然,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崇明能保持比较纯净的自然生态,和崇明一直没有机会大规模发展工业有关。在别的地方被工业废水废气污染时,崇明保持着它的自然纯净。在上世纪中期,这曾经是崇明人引以为遗憾的事情,因为种田无法使崇明的农民致富,崇明岛保持生态自然的代价,是贫穷。

  崇明岛的自然生态也曾面临的巨大危机。为了摆脱贫困,有一些崇明人做过“蠢事”。我插队的大队,办电化厂,严重污染了河流和土地。还有无休止地开河掘地、砍伐树木,也是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我曾在一篇散文《合欢树》里表达过自己的疑惑。

  以前,在崇明也有对生灵的围捕杀戮。当年参加围垦时,我看到人们在芦荡中毒杀野鸭、大雁、白鹭。我插队时亲眼目睹村民在竹林中捕杀几百只在竹林中过夜的小鸟……

  还好,崇明岛够大,襟怀也够开阔,我们还来不及把她全部污染破坏,来不及把所有的生灵都驱赶杀绝。

  十多年前,我接待一位加拿大作家,他也是科学家,他告诉我,他走过的中国大多数农村,土地都被是污染的,贫瘠、过度耕种、长期使用化肥农药。在中国,只有在崇明东滩,才发现了没有被污染的土地。

  现在,崇明岛的定位已经非常明确,要建成世界级的生态岛,这对崇明岛,是一个极大的机遇,也是一个珍贵无比的护身符,说护身符,并不是夸张,国家为崇明岛的定位,决定了崇明岛未来的命运,不会有外来的或者内部的力量,来破坏崇明岛的生态,即将要举办的花博会,也会使崇明岛发生更美的变化。

  崇明岛的生态中的文化内涵不容忽视,必须有保护的意识和措施。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其中的内涵,非常丰富,也很复杂。生态中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对自然的保护意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共生,这些应是题中之意。我认为,这内涵还应该包括很多历史、风俗和很多崇明特有的传统文化习俗,这些也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这是一种必须持久传承发扬的传统和感情。

  譬如,对乡音的态度。崇明的方言,在中国的方言版图中是非常独特的一块。它与历史的承接,它的表现力,都是独一无二的。崇明话难学,艺人的模仿都不到位。老一代人乡音难改,新一代人有变化。如果不重视传承保护,崇明的乡音会慢慢走样淡化甚至消亡。但愿历史不管发展到什么阶段,来到崇明的人,都能听到崇明人说的纯正的崇明话。此外,很多崇明特有的文化习俗,也应得到保护,譬如崇明的灶花,以锅底灰和水调成墨汁,然后在粉刷得雪白的灶壁上作画,这些画作能历经几十年而不变其色,还有村民保留我当年插队时的画的灶花。灶花是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传承。

  崇明在建设生态岛过程中,要有变,也要有不变。变的是自然环境越来越美,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不变的,就是崇明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民俗风情。

  (本文系赵丽宏在2018东滩论坛—生态文化与生态岛建设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赵丽宏     责任编辑:qichunlei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