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王淑翠: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及新业态展望

发布时间:2020-07-27     来源:民进杭州市委会

放大

缩小

  王淑翠 ,民进会员、杭州市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专业博士后,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教授 。

  说到电子商务先不得不提的是互联网。互联网说的通俗点就是把全世界的东西通过网络联系在一起,印证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这句古话。互联网来到中国,文化底蕴浓厚的北京人把它用来推广文化,成就了搜狐、新浪、网易等第一批互联网的亿万富翁;以交流为核心广东潮汕生意人把互联网运用在社交这个行业,成就了腾讯这个今天中国互联网巨头;互联网来到了以做生意出名的江浙这代,成就了今天的马云,也就是今天的电子商务。

  那么,电子商务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呢?

  总体来看,电子商务从工具、渠道、基础设施到经济体的演进,不是简单的新旧替代的过程,而是不断进化、扩展和丰富的生态演进过程。

图1 中国电子商务演进示意图(来源:阿里研究院,2013年4月)

  工具阶段(1995-2003年)

  这个阶段,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探索期、启蒙期。中国电子商务主要以B2B模式开始探索。1995年5月9日马云创办了中国黄页,为中国企业做国外市场的英文推介。之后8848、携程网、易趣网、阿里巴巴、当当网等一批电子商务网站先后创立。1999年底,迎来了互联网大潮,国内诞生了370多家从事B2C的网络公司,到2000年变成了700家。但随着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纳斯达克急剧下挫,8848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倒闭,2001年,人们还有印象的只剩下三四家,随后电子商务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冰河时期”。

  渠道阶段(2003-2008年)

  这个阶段,电子商务应用由企业向个人延伸。2003年,非典的肆虐令许多行业在春天里感受到寒冬的冷意,但却让电子商务时来运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文件为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深远影响,200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200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2)(多称“二号文件”)。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我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首次提出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的战略任务。2007年,商务部先后发布了《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规范发展的意见》,构筑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生态。阿里巴巴于2003年创建了B2C、C2C为主的淘宝网,公司从此实现扭亏为盈。

  基础设施阶段(2008-2013年)

  2008年7月,中国成为全球“互联网人口”第一大国。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也是首次在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同年10月,麦考林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内地首家B2C电子商务概念股,同年12月,当当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1年,团购网站迅猛发展,上演千团大战局面,中国团购用户数超4220万。2012年,淘宝商城更名“天猫”独立运营,品牌折扣网站唯品会在纽交所挂牌交易,2012年度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突破10000亿元,“双十一”当天交易规模362亿元。2013年,阿里巴巴和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速运等物流企业组建了“菜鸟”,计划在8-10年内建立一张能支撑日均300亿网络零售额的智能物流骨干网络,让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经济体阶段(2013年以后)

  2013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14年4月,聚美优品在纽交所挂牌上市。5月京东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9月,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发行价每股68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融资额最大规模的IPO。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接近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44个月同比、累计增长平均增幅均超过50%,李克强先后五次对快递业点赞。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发〔2015〕24号),将会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创新发展。网络零售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宽带、云计算、IT外包、网络第三方支付、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物流快递、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庞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商法》更是为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此,阿里巴巴等各大互联网平台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乐园,其提供了综合的创新创业服务和各种技术支撑,并不断创造新商业、新服务、新经济。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商红利将会逐步消失,那么电子商务未来的趋势又是怎样的呢?

  趋势一:全球化——eWTP

  2016年3月,马云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首次正式提出eWTP倡议。根据阿里研究院《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倡议(eWTP)2017年度报告》解释,eWTP是一个私营部门引领、市场驱动、开放透明、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公司合作平台,旨在探讨全球数字经济和电子贸易的发展趋势、面临问题和政策建议,分享商业实践和最佳范例,孵化和创新贸易新规则和新标准,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社会普惠和可持续发展。2016年9月,“支持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倡议,孵化跨境电子贸易规则,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被写入G20公报中。2020年杭州推行“六新”计划,明确提出“做强新电商方面,要全力推进eWTP杭州实验区建设,打造对外贸易新平台,多渠道开拓海外市场,建设全球智能物流枢纽等”。

  趋势二:个性化——定制

  信息(数据)作为一种柔性资源,缩短了迂回、低效的生产链条,形成了以“C2B”模式为本质特征的互联网新商业和新制造。电商平台完成了电商企业与用户之间“以数据形式面对面”消费模式转变,积累了海量用户基础信息与交易数据,作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电子商务平台应更充分发挥其信息聚合挖掘能力,实现企业大规模同质化生产能力与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有机对接,引导电商企业向“柔性化按需生产、个性化精准定位、社会化分工协同”逐步转型。通过下图可以了解基于平台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爆款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过程。

  趋势三:数据化——大数据

  伴随云计算能力的增强,无论是处理视频、图片、日志、网页等非结构化的数据,还是常常高达上百流量的离线数据,抑或是实时处理数千万乃至数亿条记录都将成为现实。与此相关的,数据将与资金、技术、土地、人力等一样成为零售企业的生产要素。例如:淘宝的千人千面是淘宝在2013年提出的新的排名算法,依靠淘宝大数据及云计算能力,能从细分类目中抓取那些特征与买家兴趣点匹配的宝贝,展现在目标客户浏览的网页上,从而帮助卖家锁定真正的潜在买家,实现精准营销。

  趋势四:移动化——app,H5

  经过几年的发展,移动市场已经愈发成熟,预计到2020年,移动端的收入将达到1745亿美元,所以未来的移动购物将占据极大的市场份额。现代人越来越追求便利的生活,移动电商的崛起也离不开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可以不需要通过电脑就可以完成购物,而在移动设备上,消费者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浏览、研究和购买商品。从此,移动互联网成为创新创业者的新天地。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势必会带来新业态的出现,未来将会呈现出哪些新业态呢?

  新业态一: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 (Sharing Economy),也称为点对点经济 (Peer-to-peer economy)、协作经济 (collaborative economy)、协同消费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动包括“分享经济”在内的“新经济”快速发展,要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支持利用“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017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中央网信办等7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政策遵循。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十三五规划当中也都纷纷提出发展分享经济,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和升级。

  新业态二: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基于数字化平台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是新经济的重要类型。近年来,平台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消费市场、推动产业升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平台经济看作是经济增长点,对于这种新业态进行监管探索,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新业态三:社交商务

  现在有很多的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Facebook、YouTube、Twitter等)都推出了“buy”按钮,不仅能够让消费者更加方便快捷的在自己选择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购物,也显著改善了他们的社交销售功能,使得社媒平台不再仅仅是一个广告渠道。社交商务现象不仅节省了消费者的购物时间和精力,也催生了很多新岗位和新职业,像直播、买手等,进一步刺激了国内消费市场。根据《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中国的社交商务发展速度和规模均领先于美国和世界。

  总之,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实现弯道超车,并为数字经济发展积累了基础设施、技术环境和数据资源,正从数字经济向数字治理推进。随着新基建的国家战略部署,我国各行各业的数字化程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社会经济将发展地更快更好!

 

作者:王淑翠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