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2020两会>声音·风采

谢勇代表:彰显制度自信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发布时间:2020-05-26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放大

缩小

  此次全国两会期间,备受瞩目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

  “即将颁布实施民法典,是我国人民群众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情,也是在我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谢勇5月24日接受湖南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民法典的编纂、颁布和施行,是经过多年酝酿、长期实践、艰苦探索形成的制度结晶。”谢勇认为,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惯例和规则,经过多年实践日益成熟,“我们通过立法机关把这些大家已经习惯认可,又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生活经验、帮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智慧凝练到民法典里面,让它们行之于世,留之久远,这本身就彰显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谢勇介绍,民法典也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共7编1260条,“几乎覆盖了人从出生到离世都会经历的种种生活场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将为我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提供更加完备、更加清晰、更加稳定的法律制度环境。”

  谢勇说,从法律体系的学理分类上看,民法典属于私法,有别于像刑法、行政法等公法。公法强调的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而私法领域注重的是“法无禁止皆可为”。让每一个人享有规则之下的充分自由,这是民法典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特别是对当代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生活场景,民法典为我们给出了明确的行为指引。

  民法典草案有哪些亮点?谢勇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对人格权的规范和保护。“人格权在7编之中单独成编,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介绍,草案中,关于人格权一共写了50条,其中涉及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以及个人信息安全等等,“非常具体,有很强的操作性,体现了对公民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的高度尊重和全面维护”。

作者:冒蕞 贺佳     责任编辑:叶炜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