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玲委员: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3月3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省广播电视局原巡视员黄玲与其他住粤全国政协委员一起,从广州出发飞赴北京参加今年的全国两会。黄玲告诉记者,她将重点关注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问题。
2016年5月,我国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并在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为重点人群的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健康管理等提供了一系列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庭医生在健康防疫、心理疏导等方面同样也发挥了独特作用。
黄玲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推进中仍存在对推广家庭医生服务的认识不到位、家庭医生服务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和签约服务所需医生缺口较大等问题。
对此,她建议要强化政府主导,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要加快建设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家庭医生队伍,强化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在职的内科、妇科、儿科等专科医生和退休临床医师通过转岗培训方式充实家庭医生队伍;建立“互联网+家庭医生”的模式,实现医生资源的线上再分配;引进有资质的医疗团队或社会医疗机构填补家庭医生力量的不足。
此外,她建议建立畅顺的家庭医生服务运作机制,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通过建立绿色转诊通道,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患者在转诊三甲医院后享受优先就诊、检查、住院等服务。同时,建立医疗机构和医生综合激励机制,例如建立签约服务预付费机制,将基本医保基金、公卫服务费、签约居民自付费和财政补贴等打包预付,实行节余奖励,提高医疗机构和签约医生的积极性。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解决全科医生数量不足问题等方面,广东省在全国范围内是做得比较好的。”黄玲介绍,为解决全科医生数量不足问题,广东省已经组建了16235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人群达4519万。常住人口的家庭医生签约率约为4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1%。其中,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地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广东连续六年实施家庭医生团队的滚雪球培训项目,已建立8个省级培训基地,各地市初步搭建市级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