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福田:《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序
去年冬,我接受党委宣传部编辑马文化丛书任务,以丛书各卷作者人选商之同道。至《马. 诗赋》卷,有同仁提出请青年学者赵子阳任其事。相询之下,知子阳系内蒙古师大文学院硕士毕业,现任职于行政单位。尽管同仁说子阳一心向学,素有根底,且倾心研究本土文化,于兹有年,然以此丛书时间紧,任务重,内心终存疑虑。于是乃相约与子阳座谈。一见之下,觉子阳低调谦和,简括朗练,言辞娓娓,中和切要,且腹笥颇丰,识见亦有不同于常人处。心颇奇之,乃竟以《马诗赋》编撰事付托。
今春丛书统稿会,获观子阳《马.诗赋》初稿。稿40万言,材料搜罗全备,注释精当,笺说颇得体,亦时有发明。因询及子阳近期所为文章事。子阳乃出《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纲目相示,且以此书能否列入我们正在筹划编写的《多彩北疆》丛书之一为请。我仔细翻阅,发现此纲目于大青山历史地理,风物人情,掌故逸闻,至于野老传说,乡曲旧事,均有所包含涉猎。于是允其所请,并对此书充满期待。
八月,子阳以《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成稿见示。持读一过,齿颊留香,甚惬吾怀。窃以为子阳此书通篇为大青山立言,为大青山正名,为大青山数家珍、说故典、展高怀、发奇彩,眼界宽,立意高,收罗富,见事真,深究始末,穷研底里,既广博又精到,既严谨又活泼,言真理到,和而不流,真大青山之功臣也。又以此书从大青山入手着眼而不囿于大青山,横放杰出,上下古今,纵谈内蒙古文化、祖国北疆文化,故亦内蒙古文化研究传播、祖国北疆文化研究传播之功臣也。
九月,子阳携其子祎帆过访,并嘱我为《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写几句话。祎帆年在冲龄,玲珑快乐,应对便捷,自信满满,颇有父风,因相与言笑甚欢。至戏问祎帆与其父相比谁最聪明,回答则出人意外,竟然是“我爸爸最傻了”。询其所以,回答亦大有趣味,大略是:爸爸平日一有空就看书写文章,熬夜过度,生活事多不关心,双休日节假日往往是到山上去,到田野去,“傻”到不辞劳苦,无止无休地步。大笑之余,子阳乃为详言其所以。几年来,为了熟悉大青山,了解大青山,研究大青山,为大青山阐幽发微,喝彩引喤,子阳与二三同道,不断探讨考鉴,梳理琢磨,且经常行曲径,入深山,问风俗,访遗迹,甚至涉危临险,无远弗届。宜乎祎帆及家人因怜其辛苦而以“傻”称之也。亦惟其如此,方有子阳今日之大著出。
至于子阳探讨大青山与撰作此书缘起,据子阳言,亦与祎帆有关。数年前,祎帆方将解事,子阳为其指点大青山,祎帆突然发问,大青山怎么不青?子阳一时语塞。因发心立愿,研究大青山,给祎帆一个回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于此书之成,而子阳之研究仍向深向远,不能稍止,以其研究探讨兴趣正浓故也。
此书回答了祎帆的大青山之问,应该也回答了好多想深入了解大青山、了解内蒙古、了解祖国北部边疆的人们的好多问题,是一部非常好的内蒙古文化传播著作。正是诸多这样的著作,让人们认知熟悉进而热爱草原文化,为我们建设守护各民族共有的美好的精神家园提供着素材,树立着信心,积聚起力量。
子阳是一位认真、努力、有成就且可望大成的青年学者,《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谓予不信,请诸君展卷读之。
(郑福田2019年10月于三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