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英的战“疫”手记③:无可畏惧,才能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
周海英,民进会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除夕夜随上海首批医疗队飞赴武汉金银潭医院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她也是金山区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队长。
周海英手记
2月17日
好几天没有写日记了,日子就这样匆匆忙碌而过。
昨天夜班,和往常一样提早一个小时,与同班的小伙伴们约好一起步行去医院。每次经过隔壁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我一直会想住在里面的病人会是怎样的场景,是不是像电视里报道的那样在跳着广场舞,其实在逆境中能保持住乐观向上的心态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我们战胜任何困难的重要法宝。志之所向,无坚不摧,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有人说如果要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我想如果要想赢得最终的胜利,首先就得把痛苦与畏惧忘掉,无可畏惧,才能唱出气势磅礴的生命之歌。
周海英(左一)
走进熟悉的病房,感觉安静的病房比往常更是多了一份肃穆,我的心里突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紧张,总隐隐约约感觉到重病的患者怎么了。内心深处我希望我接诊的患者一个都不能少,曾多次我也对无法言语的他们握手示意:我们不能放弃一切希望,虽然无法言语,但我知道他们都听到了。慢慢的,我接诊的病人可以摘掉了呼吸面罩,有病人也陆陆续续在转往轻症病房,而轻症病房的患者在陆续康复出院,这往往是我们这段时间最引以为豪的事,休息之余,医疗队的队员们总会“比较”“我的患者最近又有什么治疗进展,又有几个患者转轻症病房了。”比较到最后,我们总会互相加油鼓劲。
而此时,听闻昨晚我们病房里大家都极其关注的极危重患者最终还是因多功能脏器抢救无效,宣告临床死亡。在大家都悲痛不已的同时,家属却作出了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决定:同意遗体解剖。这将对新冠治疗有突破性的研究结果,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内心有万分不舍,我内心更有无比敬意,向我的患者致敬!向患者家属致敬!你们的奉献为无数患者迎来了更多生的希望!你们也是无可非议的战“疫”者!
收拾好心情,继续战斗。在病房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新成员”——机器人小白,医护人员可以在病房外面控制小白的行走路线,通过摄像头看到病人状况以及监护仪呼吸机的数据,医生还可以通过它在办公室和病人实时视频,询问病史、聊天、进行心理安慰,对病人的情况更直观的了解,这样可以减少医生与病人的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我们临床医护人员的风险,也有效避免了防护服不必要的浪费。
深夜,办公室的电话响起,医务科通知马上要收病人,于是,我们值班三人组又开始忙活起来。虽然忙碌了一个晚上,但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呼吸还算平稳,辛苦忙碌一切都值得了。
忙碌的一晚就这么过去了,早上9点多,刚回到住宿的酒店,隔壁陆阿姨(同事陆美华,虽然比我大不了几岁,但大家都叫她陆阿姨显得更亲切)得知我肯定没顾上吃早饭,帮我从餐厅带上来满满一盒点心。
下午,金山医院院办发来微信,说有一位好心人,一定要把一箱日用品让院长转交给我。我随即拨通了快递单上的电话,但对方不肯留名,只是说他也是医生的家属,更加了解我们的辛苦。我除了感谢不知道还说什么好,在武汉的这些日子里,收到了数不尽的关心和帮助,一直在被温暖和感动中,虽然我们在前线,但是爱一直围绕着我们鼓励着我们,有这么多人在共同并肩作战,战胜疫情,我们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