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娟:煲一碗电话粥为你“温补”
昨天下午,接到一个有点急促的电话,电话那头是莲塘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她说:“蔡老师,我们手上有一个好难缠的被居家隔离的人,几乎每天都打电话过来,有时打社区,有时打镇政府,还打疾控中心,甚至还投诉我们,你说我们天天忙的晕头转向,真的不想接到他的电话了,是不是他太焦虑了,我觉得情况不太对呀......如果可以,您能不能帮我们跟他沟通一下?”我说当然可以。
不久,那位工作人员就把罗先生的有关信息发过来:罗某 360104*********917 男 42岁 1867****985 ##小小区2-*-202目前一人隔离在家 ,户籍**区,社区2月1日大数据摸排到于1月21日坐D3245~06车13C号返昌,体温37℃。 2月2日体侧37.1℃ 、37.2℃ 。2月3日体侧37℃,36.9℃ ,晚上突变37.5℃,急送120,当日和次日检查结果阴性。
今天上午9点,我备好了在线咨询的相关用品,给他打去电话,响两声电话便接通了。
“你好,我是南昌县疫情防控人关怀小组的心理援助志愿者蔡老师,昨天经社区了解到一点您的相关情况,社区工作人员说您可能需要我的帮助,希望我跟您聊一下,您现在方便吗?”
“方便方便,你好你好。我来说明一下从武汉回来之后的情况......”
从电话中我了解到,罗先生是个销售人员,1月21日从武汉返昌的,赶在武汉封城之前回南昌的,回来以后他主动隔离在家,没有和家人在一起,自制消毒液在家里和楼道里消毒,坚持每天量体温,跟社区报平安。罗先生认为自己是素质较高的人,知道怎么跟社区人员沟通,也很注意自己的个人生活卫生,本来到2月4日隔离期结束的,谁知2月3日自己量的体温偏高37.5℃,自己也被吓到了,就打了电话给一附医院,自己坐120去医院确诊。经过拍胸片测试剂等结果显示呈阴性,按理说2月5日就应该解除隔离的,可是社区不让,说根据县里文件规定,隔离期从31日算起,我得到2月15日才算结束,我手上有一大堆的事要做,一个人过了个年,连家人的面都没见到,所以我很烦,打电话给社区、给镇政府、给疾控中心、给指挥部,让他们给我一个理由,我为什么要隔离20几天?社区书记也上门探访过,生活上虽是无忧,但是着急,2月10日他爱人就上班了,他想见她,越想越烦,特别是前几天听说父亲生病,更是急不可耐......
罗先生很健谈,语速快,逻辑思维也比较强,对疫情的认知也不少,甚至对有关文件精神也略知一二,他被社区工作人员视为“麻烦”,很可能是双方的沟通出现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压力大,在接电话时难免会有不耐烦的语气,而罗先生同样,独自一人呆在家里,承压20多天,语气难免也有怨气,因此双方在通话常产生了碰撞。
作为人文关怀,我知道我们的谈话不能只是围绕疫情展开了,对方依然滔滔不绝地诉说他这段时间以来的种种不快。
我温和地问:“这么长时间你都是一个人,真的挺难的,那你是怎么打发独处的时间的呢?”
“嗯,我觉得一天太长了,看手机、看电视、做家务,还有和朋友视频......”罗先生的语气明显缓和了下来,不像之前那么着急了。
“是呀,这么长的时间里你肯定很想和家人在一起,想想跟他们在一起你会做什么呢?”
“跟家人一起吃饭,聊天,看电视,随便做什么都可以,估计看手机也会比较多吧.......”听得出他说看手机时笑了一下。
“你看你一个人的时候看手机,一家人的时候也是会看手机的,你有没有发现,其实你一个人做事情没有太大差别呀?”我也笑了笑。
“是呀,但是现在我开始坐立不安了呀,昨天我没忍住去投诉了社区,我觉得他们不理解我的感受......”
“你是觉得社区工作人员不理解你的感受才去投诉的?”
“是的,现在想想好像有些不对,毕竟我也知道他们工作压力大,非常忙的......”若有所思,语气明显再次软下来.
“据我了解,你还有三天就解除隔离了,那接下来的三天你打算怎么过?”
“这三天我好好布置一下工作,把房子再消下毒,再自制一些消毒液带回家送人,然后跟爱人好好聊天......”
听他的语气,释然了许多。
我看了看时间,正好30分钟。
我跟罗先生说:“谈到这里,你反馈的内容,我可能没有完全帮你解决,你先尝试一下充实这三天的生活,按照你说的去做,如果您愿意,还可以打电话来反馈,好吗?”
“好的,谢谢你,忽然觉得我也没什么其他的问题了,毕竟还只有三天时间,呵呵。”
罗先有些不好意思地笑出声来。
“那好,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聊到这,好吗?祝你生活愉快!”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隔离人员的心理援助的经历,被隔离人员大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有多么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也许只需要通过发泄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焦虑、烦躁、担忧等。当我们温和地帮他发觉自己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过程我觉得叫“人文关怀”可能更妥当。
从这次聊天中,我也再次感受到社区工作人员等一线防疫人员的工作压力之大!
在这个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时刻,我们所有人,无论是居民还是社区一线防疫人员,都应该再坚持,彼此支撑,念好“坚忍+理解”四字诀,尽最大的努力做个“温润”的人,用温和的态度,润物细无声般地化“矛盾”无形!这就是人文关怀的魅力!
记于2020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