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五个梦想
我的父亲是个农民,今年81岁了。从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做着他的小康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个农民最朴素的理想。但圆梦的过程,是难以轻易忘却的。
梦想之一:吃白米饭,烧煤炭火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家里所有人都在生产队劳动,一个壮年男劳力干一天活得10个工分,值3角至5角钱,而妇女只记6分,生产队收的粮食,交完公粮后,才按定量和挣的公分多少,分配给社员家,往往干一年到头,还不够吃饱肚子,家家吃的是掺了红薯丝的饭,青黄不接时候还有人饿肚子。那时我家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红薯丝饭,烧的是茅草火。而我们村当时只有公社王书记和大队何书记家能吃上白米饭,住上红砖屋,烧上煤炭火。父亲当时看到我们羡慕他们家,就说:“你们都听话,我就让你们吃上白米饭,烧上煤炭火。”当时王书记的女儿和我小学同班,她教我们唱当时的一首儿歌:一要党,二要团,三要工资八十元;四要手表脚踏车,五要伢子顶瓜瓜;六要收音机,七要工作衣;八要雕花床,九要的确良;十要解放军,马上就结婚。只要父母通的过,三头鱼肉要除箩。这是当时女子的择偶标准,我后来才知道,里面包含着当时时尚的“三转一响”,当时我记得只有王书记家有收音机,手表只看见王书记、何书记戴,脚踏车则看见王书记的儿子王老师和在供销社上班的堂伯有。一般农家,连温饱还没解决,“三转一响”,离他们很遥远。
父亲为了他的梦想,拼命干了起来。一是多开荒,多种些自留地,把地里出产的辣椒、生烟叶、生姜、大蒜子等产品偷偷拿到萍乡的市场去卖;多养鸡鸭,把鸡蛋鸭蛋卖给供销社,一个能卖5分钱;收集棕树叶,晾干来做藤索(牛拉犁用的绳索),一副能卖3角钱;父亲还利用农闲时向生产队申请外出搞副业,什么都干:挖山、去林场砍木头,推碗泥,烧木炭,拖竹子等,把挣的钱交完队上积累后,余一点改善生活。直到1976年,我家才烧上了煤炭火做饭,白米饭只有过年节才有吃。而当时的父亲,总是黑瘦黑瘦的。其他梦想,离我们很遥远。
梦想之二:住红砖屋,买“三转一响”
1978年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中华大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我们家分得了几亩水田,还有旱地和山林。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粮食充足了,我们家不仅天天吃上了白米饭,偶尔还有鸡鸭鱼肉吃。种完责任田,农民们有了大量时间从事其他副业。当时,乡镇企业大发展,花炮企业遍地开花,我的大妹被招到村花炮厂工作,母亲带着两个小妹妹擦花炮筒子,父亲还是利用农闲外出做工,二弟做点小生意,家里肥猪满栏,鸡鸭成群,粮食满仓,经济条件大大改善。父亲定下的第二个目标就是盖红砖房,给我买一块手表,给祖父买一个收音机,因为老人爱听戏,给学裁缝的大妹买一架缝纫机。而脚踏车,二弟已经买了二辆,一辆永久28型的用来拖货,一辆凤凰26型的代步。
父亲盖房分两步走,第一年利用卖猪的钱买了一车煤炭,烧了三万多红砖;第二年买好木材和瓦。经过全家人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盖上了三间红砖房。实现了住红砖屋的梦,还剩下了钱给二弟制了一张德国床,给我买了一块手表,给大妹买了一台缝纫机,给祖父买了个收音机,“三转一响”算是全了。
梦想之三:培养两个大学生,盖楼房,买彩电
1982年,我读高一,患胃病多年的祖父,因胃出血导致胃穿孔,永远离开了我们。民国时代读过中学、做过教师、当过乡干部的祖父深知知识的重要性。临终前,祖父拉着我的手说:“大孙子,你读到高中了,现在政策好了,凭本事读大学。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你能考上大学;你大学毕业后,还要把你小弟弟带出去读书,让他也考上大学。我们家要出两个大学生,不然我死不甘心。”说完又拉着我父亲的手说:“老大,你不要舍不得花钱,一定要让子女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我们一家的命运,你要记到哈,不然,我死不瞑目!”父亲说:“你放心,这也是我的梦想和愿望,只要他们想读,我砸锅卖铁也会供他们读书。”
为了这个梦想,父亲依然利用农闲时间努力挣钱。父亲多才多艺,凭借手艺给人做灶、做猪牛栏、做砖、做厨师,帮人打水泥楼面,反正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母亲继续养猪、养鸡鸭鹅,自己舍不得吃拿去换钱,妹妹们有的去沿海打工,有的在家做花炮,帮人做衣服,我自己利用暑假打工挣下一年的学费。
凭全家人的支持,我终于完成了高中学业,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我帮弟弟完成了高中学业,于1994年考上大学,并且读完研究生到广东沿海地区工作,实现了两代人的梦想。从此以后,父亲虽然更衰老了,但腰杆挺得更直,逢人就说:“还是改革开放好哇,这要在20年前,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上大学的机会想都不要想。”
新千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上了快车道,城市的发展一日千里,农村的面貌也是日新月异。随着农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做生意、跑运输,挣回来的钱越来越多,村街上建起了一幢幢的楼房。我的二弟在家经营着一间店铺,卖日用百货;还经营一个肉砧,操刀卖肉;还买了一辆面包车跑运输,大侄女在外打工也寄回了不少钱。盖楼房的钱有了,于是,在父亲的催促下,我家在2001年盖起了三进两排三层高的一栋大楼房,搬进新居还买了大彩电,从此父亲失眠的毛病得到了大改善,往往一觉能睡到大天亮。
梦想之四:想要过上城市退休老人一样的生活,还要坐飞机去北京旅游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中华民族满怀信心迈入新时代,农村得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精准扶贫,看病有了新农合,还有大病医保,还对一些特殊疾病实行免费治疗。我母亲的白内障,在爱尔眼科免费做了手术;脑梗塞经过住院治疗,彻底治愈;还享受了大病医保;2013年摔断股骨头,经手术后行走如初;2015年我父亲得了胃癌做手术,胃被割去了三分之二,都得到了新农合报销。病愈后的父亲养好了身体,加强了锻炼,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了,父亲决定:要进城去,像城里退休老人一样生活。现在条件也成熟了,我兄弟姐妹六个,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大多买了车。于是,冬天一到,天气变冷,父亲就打电话给三弟,带着母亲到广东过冬天,那里不冷。过完年后,就到宜春城里来住,一户住上一个月;为了外出游玩方便,我为他们办理了老年公交福利卡;我还利用暑假,带他们乘飞机到北京、天津、杭州去旅游,圆了他的“飞机梦”。
父亲经常说:“以前都说地主家里生活好,哪有现在得生活好?我们现在比什么地主都过得好。”母亲说:“不是政府政策好,我早就成了‘瘸脚瞎’。老头子,现在这么好,我们要多活几岁”。
是呀,新中国建国才七十年,中国人民就圆了过去几十代人的梦想;改革开放才四十年,就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水平,老百姓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我的父亲又有了一个新梦想:想出国去看看,看人家外国人是怎么生活的。我想,他的这个梦想也是能够实现的,因为,我们都在撸起袖子加油干!
(作者系民进宜春中学支部主委、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