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雨的诗意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喜欢上了春雨。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来,静静地去。但我更喜欢华州的杏花雨,喜欢上了她的悠闲,喜欢上了她的诗意。
每到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在华州,人们的心目中,“杏树”是幸福的象征。寓杏为兴,视杏为荣,世居在华州的老百姓,历来有栽培杏树的传统,祖祖辈辈广栽桃杏树于房前屋后,庄前渠边,田间地头,就连庭院内也少不了种上几棵桃杏树。在华州,素有“家中无杏树,枉为华州人”之说,可见杏树植根人心,当地人更是对杏树,情有独钟----杏树就是“杏福”啊,杏树在华州人心目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又是阳春三月,天气晴朗,今年华州的春好像迟迟不肯归来,不知她是否恋上了江南的早春?当江南在一片春光明媚时,这华州之春还在睡眼惺忪之态,那些期盼已久的花儿迟迟不肯散开。于是,焦急的等待着春日的暖阳,剥开云层,豁然开朗, 春天来了,这春总是挑人心弦的美,关于春的每个字,每句话,都有一段故事,或悲,关于春文人墨客愿意笔墨相染,写一朵杏花的故事,一棵杏树的情愫,一滴杏花雨的情丝。杏花,是春天的使者,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的喜爱,有“一枝红杏出墙来”、“依然十里杏花红”和“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佳句。杏花,有报春花的美称,有“点点滴滴杏花雨,丝丝缕缕杨柳风”。
阳春三月风飘曳,杏树叶儿抽芽,花朵开放满枝头。徜徉在华州大地,春光明媚,暖意袭人,正是踏青赏杏花的好日子,花在风中摇曳,人在花中穿行,花香随风飘山谷,人闻花香忘忧愁。踏上高塘塬,远远望去,整个原野白绿相间,婉延悠长的小路在白绿间穿行。白的是杏花,绿的是松,杏花似雪,绿松如画。一簇簇,一片片,一行行,一棵棵。房前、屋后、院落内,山上、路旁、水库边。路旁杏花伸中央,夹道迎接客人来;庭院春色关不住,多枝杏花出墙来。
在少华山下,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盛开的杏花。有枝桠苍劲的十年老树仍然焕发着生机和活力,也有茁壮成长的新苗开出的娇嫩小花。漫川遍野,如云似霞的杏花成为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片连着一片的杏林此起彼伏,一眼望不到边,枝头的杏花或含苞待放,或展瓣吐蕊,或白里透粉,或粉中带红,舒蕾绽苞,吐蕊沁芳,争奇斗艳,撼人心魄。特别是杏花有“娇容三变”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如胭脂一般,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凋谢时就几乎变成雪白一片。
顺着小夫峪蜿蜒的山路前行,沿途杏花飘香,温馨芬芳。绵延十多里的杏花谷,白色的杏花连绵不绝,如同一条流淌的杏花河注入到了一片花海,蔚为壮观,给人以无限愉悦的感觉。徜漾在晨曦中,红色的杏花,渐渐变成淡红色,最后露出洁白的真容。“红红白白一树春,晴光耀眼看难真”,杏花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清新的感觉,给大自然增添了几分妩媚。杏花由红变白,花瓣平展,花蕾逐渐退去了嫩黄。杏花的风采更在花谢时,和煦的风儿吹来,花瓣徐徐飘落,漫山遍野就像下起了杏花雨,杏花雨疏密均匀,轻缓错落,如透明的珠帘,轻笼着山岭田野。杏花雨是杏花的升华,带着饱满的生命力,催唤春笋节节高,激励藕芽冲破污泥浊水,它使万物苏醒茁壮成长。小河曲折蜿蜒,流水潺潺,那三棵杏树斜身河上,临水照影,摇曳迷离。春风轻抚,花枝舞动,落花缤纷,花落水上,随波逐流,时隐时现,千折百回,婀娜多姿,这意境多么像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北陂杏花》中描写的“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的美好景致。
杏花怒放在初春,给华州大地带来满园春色。年年岁岁花依旧,岁岁年年景别样。华州杏花十里香,梦回千转心荡漾。相约在春天,是一种寻找,一种呼唤,更是一种默契。杏花报春化作雨,柔柔的花,悠悠的雨,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杏花红。每年的阳春时节,华州人民都将以隆重的杏花圣事,与你来一场一年一度的盛大约会。如果说旖旎的春天秀色可餐的话,那杏花盛开时的华州大地,的确是一桌摄人心魄的视觉盛宴,就等着你来赴宴!透过怒放的桃杏花,你会被华州人挚爱火热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的情怀而感动;你会因华州“一花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幸福生活而动情,你会因与华州共同生活在这样“杏福”的阳光下而无比自豪!?
春华秋实,年复一年,蓦然又到三月春雨绵绵,回首不觉杏花雨在记忆中已飘落了50个春秋。华州的杏花雨,就像一杯清茶,缕缕清香润喉醉心。轻轻地拨弄杏花雨的琴弦,那晶莹剔透的一个个音符,就像精灵一样鲜活地诵唱着、跃动着年年杏花雨如期而至,而当年一起倘佯在杏花雨中的小伙伴们已儿孙满堂,昔日风华正茂的父母已过古稀之年,只有伸手捧遥远而又亲近的杏花雨,诉说着难忘的深情,回忆那埋藏在脑海中的暖暖记忆,想起家乡田野村头的杏花林,水墨般地绘就泛着麦香味的画,杏花雨混合着浓郁的家乡泥土的香味。庚子年的春天,待疫情散去,疫尽病除,春暖花开之际,便是笑语欢声之时,在春光明媚的阳春时节,我们相约在华州的杏林中,我在杏树下等你,置身于春深似海的杏花园中,踏青赏花,感受田园风光,体验春风十里杏花雨的华州美景!
(作者系民进陕西渭南华州区总支副主委,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