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烟啊烟,我不能不说你

发布时间:2021-07-06     来源:《杭州民进》2020年第3期

放大

缩小

  我说的烟,是香烟。

  说起香烟,人们立刻又联想到酒。烟和酒二物,恐怕是一大群人离不开丟不了的生活依托。不免有人问疑:成天沉浸在喝酒、抽烟中,到底有什么好处?好酒者回答振振有词:你们不懂,喝酒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流畅,化解气滞血瘀——这是他照搬医生的说辞,但他把后半段截掉不说了:过量饮酒损害健康,会造成严重后果。嗜烟者鉴于太多的禁烟宣传标语,说话就没有好酒者的中气足,但是也一套一套:抽烟能解乏解忧解寂寞,消磨无聊时光;抽烟能促进思维,发挥想象,充分调动脑细胞的能量……

  抽烟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尽人皆知,烟民也心知肚明,可是烟瘾一来什么都不在乎了,香烟毕竟不是毒药,一口吞下便两眼翻天。对生产商、销售商来说,心里只想把生意越做越大,他们摸透了烟民的心理:一旦烟瘾上了,百爪挠心,即使袋里空空,一文不名,也要费尽周折去弄钱,去买烟。烟壳上印上“吸烟有害健康”的劝戒词,根本不入烟民眼珠子,不必担心销售滑坡。

  我的一个老领导沈总,抽了五十年烟,称得上资深烟民,如今已过七望八,现在仍然一支烟长搁嘴上。有人劝他戒,他笑咪咪地说了一个小故事:深山里岙有一个百岁老太婆,手提一根长烟枪,从早到晚坐在自家院子里吞云吐雾,非常悠闲自在。一群度假去的游客见了啧啧称奇,上前好意劝她:老人家高寿,年纪这么大了,把烟戒了更好。哪知老太太立马回说:劝我早点戒烟的医生一拨拨都死了。我倒还好好的活着,还没活腻呢。游客听了很不爽,嘟囔着“不知好歹”,离开院子。

  沈总的故事无疑起到了那位百岁老太警示游客闭嘴的同样效果。老太的长寿难道是抽烟促成的?!一向料事精准的沈总也有三分糊涂的时候。是烟害他的!

  许多烟民不是不想戒烟,听多了抽烟害处大,下决心戒了不知多少次,可是历经长年累月而抽成功的烟瘾,常常无法抵挡时时袭来的诱惑,人家丢过来一支烟,给你点火让你抽,这当口,你只好说声谢谢“举手投降”,又恢复旧日所好。这类“复辟”现象常发生在烟民群里,不足为奇。但是,如果一个当医生的,也和一般烟民一般见识,劝人不必放弃抽烟陋习,这就显得不可理喻。医生是更了解香烟里的尼古丁,久而久之地吸入,会造成人体脏器的损伤直至无药可治。可是不少医生居然也抽烟,有的还当着病人的面抽,毫无忌惮,让人不可思议。

  徐医生是我结交多年的朋友,也是一个抽烟医生。一次我去他的诊所,他边抽烟边跟我聊天。一个病人进来请他看病,他给病人按脉,手上的烟一直没捻灭。望闻问切,十分细致细心,开完方子 ,还劝慰病人:“做人要想开点,想吃什么就买点吃。平时在喝酒也用不着忌。”病人连说自己从不沾酒;“那么抽抽烟也无妨无所谓。”病人又连说从不碰烟。接下去,徐医生竟然说出一句让我瞠目结舌的话语:“那你还医什么病?!”言下之意很明确:你用不着白白花钱治病了,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在徐医生看来,似乎活着做人不过是为了喝喝酒抽抽烟,逍遥过日子,医治疾病、延续生命,都是为了能喝能抽,继续享受难舍难弃的人生喜好,没有了它,还做什么人?徐医生见解超群脱俗,太胆识过人了。这席话好像不应该从一个以解除病人疾病痛苦为天职的医生口中说出来的,徐医生的做态显然不合常理。

  我早年的同学同事好些都学会了抽烟,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干着不同的工作,有的还干出了名堂。台州的俞同学,痴迷文学,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成为专门撰写文学评论的职业作家,笔下生辉,文章接连不断,刊载在各地各类文学杂志上。“我是靠烟烧出来的”,这是一句他不离嘴的谦逊说白。一天,我去看他。常常是烟蒂满地的书房,这天竟不见一个,我说“昨晚没写文章没抽烟?”他笑着把手指上夹着的烟让我看,原来……早时候香烟是不带塑料嘴的,可说是是货真价实的“两寸半”,老烟民为了节约一个烟蒂头,常常换支新烟套接上去连接抽,既多抽了几口烟,又省下一根火柴。俞同学其实这天晚上一根烟没停歇过。

  可惜一根根一支支烟没能烧醒作家的健康思维,还是中年的他逐渐感到呼吸不畅,经医生检查,说他的肺全被熏黑了。于是开始停抽,与烟绝交,但为时已晚。香烟夺走了作家维系生命的肺功能,过早地结束了他的写作人生,令人不胜惋惜。

  抽烟损害人体脏器,危及生命不说,每天的烟耗花销也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负担啊,特别对那些低收入人群。其实他们心里一直想戒掉,省下几个烟钱,却总开不了头,下不了决心,生活在苦恼的忧思中。

  胡同学家底薄,初中毕业后没能上高中就回乡扛锄头柄,不知什么时候、什么缘故也沾上了抽烟陋习。才8分一包的经济牌,1角3分一包的“大红鹰”,对靠挣工分活命的穷困农民来说,也不是天天能拿出现钱买。老婆多劝他几句就发火,一直照抽不误,袋里实在没钱了,就偷偷的从米桶里勺一碗米,去小店换烟。老婆一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那时米多金贵,关乎一家人的饥饱性命。为了让丈夫戒烟,她就演起了“卧底”戏:丈夫买一包烟,她就把一包烟钱放进暗藏的盒子里,丈夫偷偷勺一碗米,她也照样勺一碗米积存起来。到了旧历年底,家家户户都在杀鸡宰羊,喜气洋洋送旧岁迎新年,胡同学自知家里没钱没实货,年关这条槛有点难过了。那一阵子,他眉头紧锁,一声不吭,坐着发愣。贤惠的老婆指着柜底下对他直说:“那里有钱有米,你去数数有多少?这是你一年抽烟花去的钱、勺走的米。”一盘点,胡旺不胜惊喜,乐不可支。这年终于像模像样地过了。自此,他决计戒烟,几十年顽固生根的抽烟陋习,就在他嘴唇紧闭、牙龈紧咬的坚韧苦熬中戒掉了。此后一年里,他再没抽过一支烟,心里立下了决不抽烟乱花钱,年年过个大好年的铮铮誓言。然而,生活总常常戏弄思想单纯的穷苦人,胡同学不抽烟不花烟钱了,老婆也不再积钱藏米做“卧底”了。又是一年送走,到了过年脚跟,家里竟少有余钱,像早些年一样,一家人眼望别人家热气腾腾、炊烟袅袅,自己家冰清冷静,夫妻俩黯然神伤,相视叹息。 在抽烟花钱却不积钱的歪念中,终于死灰复燃,又抽起烟来,这下子一发而不可收,从此成了死不悔改的烟鬼。

  香烟啊香烟,你以貌似柔顺的姿容,让各类人群沾上你,痴情你,最后脱离不了你,从而让人撞入难以悔悟自拔的迷津。我诅咒你!

  香烟啊香烟,你以假意助人的姿态,解忧愁,提神思,递出一把软刀子,把那些一时迷茫者送上最终难以回首的绝路。我诅咒你!

  你这害人的麻药,令人不耻!

  (作者为杭州民进中退二支部会员)

  

作者:陈冲范     责任编辑:代俊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