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黔东南镇远古城一瞥

发布时间:2021-10-15     来源:《河北民进》2021年第1期

放大

缩小

  世所公认,中国四大古城为山西平遥、安徽徽州、四川阆中以及云南丽江,且都是五A级旅游景区,也有将湖南凤凰与之相提并论、说不分轩轾。总之,这些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古朴的历史遗存,让去过的游人流连忘返;让向往一睹为快的人心驰神往。我们共同去过湘西凤凰的石家庄一位朋友多次告诉我,此生一定要去贵州镇远看看,他形容说:如果说凤凰城是小家碧玉,那么镇远绝对是大家闺秀,大气。

  2020年11月24日,在去北海过冬的路上,我决定绕道前往年内刚刚被评为五A景点的贵州镇远转转。根据以往的经验,自驾开车去北海的最佳路线为,走京港澳高速,在衡阳拐向永州、全州、桂林、南宁,终点到北海这条线。而这次因为要去镇远,考虑到疫情、路程、路况、限速、隧道等诸多可能影响行程的因素,故重新选择较佳路线是,走京港澳到许昌拐往许广高速,再到常德拐向凤凰、铜仁、玉屏,然后到镇远。许广高速大概不为人所认知,故车辆很少,使我也敢开快车。第一天用了十个小时,开了940多公里,过长江后住到湖北石首。第二天用时七个小时开了670公里就抵达镇远。

  镇远,全称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作为汉、苗、侗多民族荟聚地,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积淀,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写满了古城的沧桑。其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缤纷的文物古迹,在这个古韵的老城中俯视可见,保留着人文情愫和淳实厚重的历史。它像是一页页泛黄的史籍深远悠长;更像是一杯杯陈年老酒,甘冽、醇香。那朴实无华的青堂瓦舍和那曲折蜿蜒的青石小巷让我驻足拜访,寻幽探胜。

  近年来,镇远古城名声大噪,游人如织,慕名而来,正可谓:天下人熙熙攘攘,皆为看古城而来。到镇远古城看什么?看历史,看文化,看遗存,看多民族交融的家国情怀。在博物馆看介绍得知,镇远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五千年前,两支苗族先民从中原徙居镇远,与土著居民融为一体,到先秦时期,镇远属于夜郎故地。自汉高祖五年(公元202年),镇远开始置县,在宋、元以前,虽有州、县,但地属蕃部,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建“省”。作为建“省”之初的八府之一,有“滇黔锁钥”之称的镇远,在贵州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悠久的历史成就了千年古城,辉煌的文化塑造了多元的镇远。1986年,国务院将镇远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惊叹,区区镇远,弹丸之地,竟拥有八张国家级旅游品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河、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等等。还拥有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百处。曾被世界旅游基金组织称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世界十大最佳旅游胜地之一,被联合国国际旅游组织称之为“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还被评为“中国十佳旅游古城”、“中国最美的十大古城”等荣誉称号,城内文物景观独特,精美绝伦,堪称“天然博物馆”。

  抵达镇远,已近黄昏,停好车,漫步街巷,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整个古城披上了蝉翼般的金纱,徜徉在曲径通幽的深街长巷,脚下是光可鉴人、带着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一位大姐倚靠在洒水车旁,全神贯注在用高压水枪仔细的冲刷着每一块街道石板,小城的清新是她们的汗水,不由令我肃然起敬。沿着小巷踽踽独行,我选择了潕阳河边的一处民宿住下。夜晚,坐在那邻水而驻的阁楼阳台上,?阳河水在月光下闪烁跳荡,铮铮琮琮的拥簇着一幢幢错落有致、栉次鳞比的青瓦木舍。是河水赐予了古城柔情、水灵和韵味,这座充斥了爱与沧桑的古城,承载着太多的诗情和画意。

  镇远古城内核心的看点有:祝圣桥、青龙洞古建筑群、古城墙、名人足迹、原汁原味的历史遗存,如:炎帝宫、礼门、义路等。还有潕阳河畔的各个古码头。我沿着河边慢慢行走,逐个地欣赏品味。

  从青龙洞门口过祝圣桥,是路人指的进城明路。祝圣桥始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洪武(朱元璋)年间,原名?溪桥,多次毁于洪水,屡毁屡建。其中一次竣工时,正值清康熙六十大寿,为给圣上祝寿,而命名为祝圣桥。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元年(1623)重建。当年,此桥是通往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路”,京滇古驿道、湘黔路段的第一座大型石拱桥咽喉要道。徜徉在桥上,看着那数百年来基石与栏杆留下的斑斑剥痕与车辙路迹,叹岁月无情,斯人已逝,古迹尚存。

  镇远最值得一游的是青龙洞。它初建于1388年,建在古城东侧山腰悬崖峭壁上,因战乱或火灾,也是屡毁屡建。经历代重修重建,现今由青龙洞、紫阳书院、中元禅院、万寿宫、香炉岩等组成。青龙洞是一组道观建筑,按道家传统风水学说,它位于城东青龙之位的洞天福地。站在祝圣桥上眺望青龙洞,很是壮观。游洞,我穿行于峭壁上的道观、佛寺、书院、会馆、祠庙等建筑之间,爬高登低、手足并用,对我这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头很是费劲,但望着这独具匠心、鬼斧神工的建筑,古人那别具一格的精雕细作,令人叹为观止。

  随着岁月的流逝,炎帝宫、礼门、义门等历史遗存也仅剩下山门,在现代建筑衬托下显得那么孤单、无助和凄凉。

  明正德年间,王阳明取道镇远,乘船由潕阳河下沅水、出洞庭赴任江西,曾留下《镇远旅邸书札》。林则徐几次路过镇远,游览香炉岩和青龙洞,留下《镇远道中诗》。古人的墨迹与足迹为镇远红袖添香,增色不少。

  1934年9月,红六军团西征转战进入镇远,12月,中央红军右路纵队攻克镇远进行战略阻击。工农红军先后三次征战镇远,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镇远古城的一切,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风韵,游览时,令人刮目相看、耳目一新。深深的小巷,窄窄的街道,苔藓布满的城墙,喧嚣的酒吧,清澈的潕阳河水,似乎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古城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故事。

  (作者系民进邢台市委会原主委)

作者:刘树人     责任编辑:代俊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