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会员风采

张亚贤:教泽绵长,豁达人生

发布时间:2021-09-09     来源:民进上海市委会

放大

缩小

  前不久,东方城市花园居民区开展的一场“建党百年红色主题邮票资料展”吸引了众多的居民。25块展板通过邮票资料细述了从中共一大到十九大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人物、重要事件。居民们直观地感受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长至壮大的历史巨变。

  此次展览所展示的邮票资料均来自于小区居民、集邮爱好者张亚贤老师的收藏。“每张邮票背后都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文化和历史,收集整理的过程对自己也是一种教育”,得知居民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张亚贤主动提出并精心设计了展板,将自己整理的邮票资料及背后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今年85岁的张亚贤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吉林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如果说邮展是百年历史的浓缩画卷,那么张亚贤则是新中国从诞生到腾飞历史巨变的亲历者。

幼时颠沛流离,动荡年代辗转求学

  张亚贤1936年出生于南京,父亲曾是国民党海军军官,家中共有9个子女,张亚贤最小。因为生活困难,只有姐姐、七哥和张亚贤跟随父母生活。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躲避战火,张亚贤一家逃难到重庆,后回到南京,直到1948年搬到了上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当时张亚贤正在读初中,他至今对上海市解放当天的情景还记忆犹新:“5月27日似乎也是个平常的日子,学校停课,我一直待在家里,令人惊奇的是,在经历一晚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后,仿佛一夜间,上海市就解放了。”清晨张亚贤走出家门,大街上不再有兜售银元的投机倒把分子,取而代之的是热热闹闹的锣鼓声和欢呼声,整个上海市都沉浸在解放的喜悦中。“新中国新气象”在他年幼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哥二哥分别到了大连海军学校和大连海运学院任教,全家也因此再度搬迁,到了大连市。1951年,初中毕业的张亚贤被分配到了长春邮电学校载波机械专业,刚满15岁的少年开始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城市独自求学。

意外从教发奋图强,不畏风雨年少有为

  认真好学的张亚贤,成绩非常优异。然而世事难料,就在毕业实习前夕,张亚贤却得到了“因家庭背景敏感,不能从事载波机械相关工作”的通知,被分配到刚刚建在郊区的长春第九中学当初中物理老师。

  九中建在郊区,去趟市区得乘火车。当时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尤其是中学教师极度缺乏,学校教师队伍基本上算是拼拼凑凑,有从市区学校调任的,也有像张亚贤这样“赶鸭子上架”的。

  既来之,则安之。但第一天上课还是把张亚贤惊到三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说,竟然连年龄都夸张到离谱,甚至一位学生都已经有小孩了。

  新成立的九中成绩不理想,但全九中的教师们都憋着一口气,立志要把成绩搞上去。起初,张亚贤也曾对“自己只有中专毕业,没有教育经验就给初中生上课”感到质疑。但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张亚贤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并开启了教学路上的新征程。

  张亚贤一边抓好物理教学工作,一边奋发自学,在课余期间参加了吉林大学物理系函授课程进修。工作之余每周一次的学习是艰难的,不但路途远,而且学业紧张。但他心无旁骛、刻苦钻研,每天做好本职工作后继续“充电”,往往完成教学任务及大学的作业都要到深夜,几个学期下来大学的作业本都要用麻袋来装。

  辛苦的付出总是值得的,在九中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学校的成绩突飞猛进,受到市教委的表扬。张亚贤本人也因成绩显著,被学校委以重任,专门负责毕业班教学任务。

  和大多的知识分子一样,在“十年动乱”期间张亚贤也受到了冲击。他曾种过地、修过房子、干过木工、进过“劳动反省队”、睡过马厩和收发室……虽然吃了不少苦,但豁达的张亚贤却把这段人生经历归结为“虽受了不少委屈,却得到了爱情、收获了技能”。

  1972年,张亚贤结识了外校英语教师孟广双。年轻的孟广双被聪明好学、乐观开朗的张亚贤吸引,两人相识不到3个月便步入婚姻殿堂,张亚贤也从居无定所到拥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因为家在市区,每天的长时间通勤让张亚贤无法同时顾及家庭与工作,孩子出生后,生活的担子都压在了孟广双身上。

  1974年,组织上考虑到张亚贤的实际困难,对他进行了岗位调动。张亚贤不舍地离开了他工作20年的九中,来到新建的长春郊区教师进修学校做教研员。由于工作能力过硬,不久被提拔为副校长。

  在进修学校,作为教研员的张亚贤,负责20多所中学物理的教学研究,在物理教育改革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提出“要把德育教育融入到物理教学领域”,这一观念在当时独具前瞻性;在物理教具的研究制作上,他进行自制教具探索实践,以弥补专业教具的不足,在1987年举办的全国物理教具展览中荣获四等奖。在他的促成下,管辖的中学全部落实物理实验室……1988年,张亚贤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1989年,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加入民进参政议政,深入一线聆听民情

  1980年,经学校副校长引荐,张亚贤成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1984年起,由于能力突出,他相继兼任长春市郊区政协副主席、绿园区政协副主席、绿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热衷于钻研物理学科教学的张亚贤,对政协和人大的工作一样尽心尽责。他一边紧抓教学任务,一边做好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工作。在调研走访中,张亚贤与政协委员们得知,一乡政府为学校新建了一栋教学楼,建成后却搬了进去将其用作乡政府办公地,引起了师生们的不满。经过委员们的实地调查,确定该情况属实,经过提案,最终将教学楼还给了学校师生。

  “做民情民意的聆听者、人民群众的守护者。”一直以来,张亚贤这样践行着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所应履行的政治责任与使命。

告老还乡重拾“旧爱”,研究分享“邮票背后的故事”

  张亚贤在经历了退休、返聘、再退休后,终于在1999年回到上海安享晚年。但即便是退休,他也始终没有停歇过。

  从2005年到2014年,他连续10年担任他最先入住所在地的民进徐汇区退休支部主委,带领着退休会员们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发挥余热。

  2004年,张亚贤搬迁至东方城市花园一期居住。期间,张亚贤夫妇加入了小区的志愿者队伍,穿起黄马甲捡拾垃圾、站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乐此不疲。他连续十余年担任小区读报组组长,每周准备各类时事新闻,与老年居民们分享大事、要事、新鲜事。

  退休后的张亚贤开始潜心研究邮票及其背后的故事。谈起邮票,张亚贤可谓滔滔不绝。张亚贤父亲爱好集邮,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喜欢邮票。虽说年轻时工作繁忙,这一兴趣爱好却一直根植于心。

  张亚贤收藏了许多邮票。“一枚小小的邮票,可以延伸知晓很多故事”,随着对邮票的深入研究,张亚贤越来越感受到邮票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于财力有限,很多珍贵的邮票张亚贤无缘亲自收藏,热爱邮票文化的他开始将注意力放在研究邮票的文化、背景上。

  “只要他认定的事,就特别专注、特别投入,工作如此,兴趣爱好也是如此,我们都支持他!”正是家人的支持,张亚贤越干越起劲。在女儿的帮助下,年过七旬的他学会了使用电脑。

  他开始大量收集新中国邮票的发行时间、背景、意义、邮票内容等资料,并逐一录入电脑。他将收藏收集的邮票资料分成“雄美山川、悠久历史、奋斗革命、建设发展、和平崛起、复兴中华”六个部分。光这些邮票的目录就近百页,付出的时间与心血可见一斑,令人惊叹。

  “只要出个主题,我就能通过邮票资料予以展现。”多年的收集成果,让张亚贤颇为自豪。但在他心里,收藏收集带来的快乐,却远比不上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人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张亚贤在塘桥街道举办了一场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邮票资料展,将参观者带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张亚贤在南码头路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展览邮票资料,与社区居民一起分享改革开放后新中国腾飞的新面貌。

  今年6月,张亚贤以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在东方城市花园居民区举办了邮票资料展。展览资料以党的发展为脉络,从历史事件到革命人物,翔实的资料、直观的感受令所有参观者啧啧称赞。

  张亚贤热衷集邮的故事还曾刊登在了《浦东时报》,整整一版的报道无疑是对张亚贤最大的肯定。“这是件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我会一直干下去,愿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是属于一名“特级教师”的无可比拟的专注与笃志。

作者:     责任编辑:张润天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