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的几点建议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着一国创新水平的发展高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以专利数据为基础的专利指标能定量衡量一个产业或地区的技术创新状况。据报道,截至2020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221.3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8件。虽然我国已跻身于专利发明大国,但专利转化率还较低,大部分专利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仅占 GDP 的 11%,远低于美国的 35% 和欧盟的 39%。据《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抽查的46.41万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仅3.88万件发生过转让或许可,约占总数的8.4%,转化率由此可见一斑。未来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竞争的发展趋势,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其中专利尤为重要,它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
尽管我国在专利立法、政策引导等方面已经进行了考虑,但制度还不健全、落实还不到位、产学研融合还不够、数字化程度也较低。造成专利转化难的原因很多,首先是专利政策的设置并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专利发展状况,当前地方专利工作的考核标准依然以数量作为主要依据,造成专利申请量巨大但含金量不够高。其次,专利本身技术含量较低,质量不高,不符合市场需求,难以转化。还有专利宣传不够,专利信息传播不畅,专利技术鲜为人知,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方。再则,许多企业不愿出高价钱购买专利,因为这个专利产品带来效益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期。专利未经实施,只是授权文本而已,无法产生实际效益,与经济发展没有任何直接关联。只有加快推进专利成果转化,把创新真正放在核心地位,才能让专利成果体现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威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下列建议。
一、完善实施专利转化制度,通过制度和政策鼓励高价值专利成果转化。目前,我国专利实施许可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仅是利用了相关政策的优惠条件,而并未真正实施。要切实贯彻实施《专利法》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使专利权人在最大程度上与多人达成许可协议,这样有助于促进专利实施运用。要优化专利奖励和补贴政策,采取财政扶持等有效措施激励和引导企业和研发机构有针对性地申请或引进高质量专利,构筑知识产权优势,促进专利数量与专利质量的同步提高。对高价值创新专利可实施适当降低专利费用、降低或减免专利转让税率等政策。要取消地方专利工作的唯“数量 ”考核标准,兼顾专利的质量,才能有效解决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二、鼓励专利研发人员参与专利成果转化过程。专利成果转化需要专利研发人员参与到技术转化的过程中,不仅实现技术交接,而且为产品的逐步成熟走向市场指引方向,因为他们了解该项专利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清楚改进的方向。专利研发人员的全程介入,有利于专利成果完善发展,最大化实现其价值。技术创新需要资金支持,但不能单纯依赖政府补贴,鼓励第三方投资参与专利研发人员技术供给是可行方法。研发人员在专利技术市场化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奖励,有助于提升研发人员的创造性,发明出价值高的专利,更好滴促进专利的实施和运用。
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快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强化企业在专利技术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建议政府扶持重点领域和企业,并联合龙头企业加大创新和专利申请投入,激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积极性。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内部可以实行专利与薪酬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加大对专利创造者和专利转化者的奖励。保证企业能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究,提高专利产出量和转化率,实现高端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应用,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集聚的专利创新格局。
(作者系湖南省邵阳市政协委员、民进邵阳学院支部主委、邵阳学院教授周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