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常保立:宋徽宗《听琴图》重彩人物极致传神 石涛
《樵山问道图卷》水墨人物皴变至极

发布时间:2021-09-13     来源:收藏周刊

放大

缩小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于202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展出,展期两个月。这是继“庙堂仪范——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一期)”之后,又一人物画题材的重要展览。据介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人物画研究,故宫博物院从今年起举办4期“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系列展览。此次“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从院藏人物画中,选取76件兼具艺术性和历史价值的珍贵画作予以展示。故宫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接受收藏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宋徽宗《听琴图》为铁钩锁重彩大色人物画笔画工写极致笔墨传神,石涛《樵山问道图卷》为解索笔画后水墨人物画的笔墨皴变至极。”

北宋 赵佶(传)听琴图轴

  独立人物画作品 可追溯战国时期

  人物画是描写人物形象与活动的传统中国画科之一,起源甚早,因其劝诫教化的社会功能和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受到人们的重视。大量优秀作品流传至今,是了解和探究古人思想情趣、生活状态的重要史料。

  所谓人物画,即以人物画自身形象为描绘主体的绘画作品。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独立人物画作品甚至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而传世卷轴画中,最早的一批作品,如传为顾恺之所绘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也属于人物画一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就将绘画按题材分为人物、屋宇、山水、 鞍马、鬼神和花鸟六类。由此可见,唐代已经把人物作为独立的绘画门类进行了划分。

清 石涛人物故事图卷(局部)

  而人物画的内容随着历史发展而扩展,由以描绘历史故事为主,向历史故事、高士仕女、社会风俗等多种题材同时并行的方向发展,如从类别分,则可细分为世俗、释道、风俗、仕女等多种题材。

  本次故宫博物院的展览,以“林下风雅”为题,指的是幽居林泉的高士及其轶事、雅趣,这在画史上亦统称为“高士图”。

  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大夫心怀家国,锐意仕进之余,往往也在不得意时崇尚隐逸思想,退居林壑。早在魏晋时期,士族出身的文人以逍遥放达的人生观,啸傲山林,诗酒流连,遂有“竹林七贤”之倜傥,“渊明归去”之高蹈,“兰亭修禊”之风流,成为表现隐逸思想的人物故事画之滥觞。这类作品,充分展现了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作为传统绘画的经典“母题”,至今沿袭不绝。

  变后的解索皴 凸显了笔画的夸张

  北宋《宣和画谱》将绘画分为释道、人物、宫室等十门。可见在发展过程中,释道画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绘画门类。但如果按照绘画的场景分,又有庙堂仪范、林下风雅、闺阁红粉、风俗百态、夜宴等几大门类。

  据资料显示,人物故事画以历史文学故事为主要题材,产生、成熟得最早;高士画、仕女画分别以历史上的士大夫及女性生活为主要描绘内容,继人物故事画之后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风俗画以描绘记录社会生活、民风民俗为主,成熟较晚。

北宋 赵佶(传)听琴图轴里的人物

  通过展览对历代人物画作的集中呈现,常保立跟记者细致地分析了绘画中笔法的发展,他介绍,“隋唐五代入两宋,笔画为聚形积化结实而逐渐形成铁钩锁,南北两宋之后,以徽宗的瘦筋书为用者,仍由历代院画遵循,工笔形式继续终至物极必反,因循者式微,院画之没落。从行笔收筋缩骨间架紧钩中看,孕育着一种随时的可能,变后的解索皴凸显了笔画的夸张。否极泰来,图新者裂变,写意形式出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到行气,笔画解索为皴变,皴变后,不因放逸夸大了而内存疏释,反而因空中打势,飞渡笔意皴变得以疏朗,因笔画空间,复往画内及行间密度使质量、气韵更高,无论斧劈荷叶,长短披蔴,笔画越开张,注目越是紧拽,越紧钩,观察释解时越是放奔。作者读者之际的双向心绪与时跌宕,写意令人三日不去。”对具体作品,常保立以宋徽宗的《听琴图》为例,他说:“以形写神,徽宗《听琴图》为铁钩锁重彩大色人物画笔画工写极致笔墨传神,石涛《樵山问道图卷》为解索笔画后水墨人物画的笔墨皴变至极。”

  相比绘画,可能关注宋徽宗更多的是他的“瘦金体”书法,对此,常保立形象介绍,“瘦金之瘦筋,收气之收筋,收筋缩骨,后蹲蓄力所为在前蹿奔赴。小者,似猫捉老鼠,大者,即便雄狮雄强无比,扑食获取也必得以蜷身后缩蓄势待取。瘦金收筋书写之际的作用效果亦如此。”

  历代传下的法书图绘 传的是孜孜无怠的笔墨精神

  据介绍,两宋以降,文人画兴起并成为画坛主流。人物画在劝诫教化、阐扬宗教的功能之外,画家通过描绘文学作品里的高贤故事,或记录现实生活中文人的生活场景,以突出他们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隽永精致的生活品味。同时,也寄托了作者仰慕先贤,向往自由的情愫。

  常保立介绍,入元,深谙法书图绘书画两道之理的赵孟頫以其前七百年的两晋之始至其时,总结得出“用笔千古不易”这一水墨构成至理,又影响了中土华夏自有篆法书写以方块字笔画为基本构成的书法图绘至今七百年。“惟有古风,能接古法,也只有古风中才能产生古法。工笔不是写实,是相对于写意画之细笔写真的意思,这只能通过意象写生来完成,工笔的本质仍然是写意的,写意不只是形式写意,其精神本质也应该是写意的。著述在于作者,悟化在于读者。”

  评价与欣赏人物画,不仅要关注其作者的表现技巧、艺术水准,更要发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展览,不但能藉由绘画作品起到深入了解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更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

  故宫博物院摹画工作室的摹写,依史传原件而复制工作研究,凭籍贯以,历代日复才产生了传承有绪的宝典“唐摹兰亭”,“宋摹韩熙载夜宴”等这样系列的国之宝中之重宝。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首席模搨官,常保立感慨,“编修立论,辑传其说,卷帙案几,国家典藏,由人伦纲纪编修撰史产生历代传下的法书图绘,传的其实是历代内府模搨官传搨者孜孜无怠的史官精神,笔墨千古事,用笔千古不易中之‘用笔’大有广阔天地,正有待后学美术工作者继往开来。”

作者:梁志钦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