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写作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12-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在硅谷让我感到非常有价值的一个方面,就是写作。不管是做科学的,做技术的,做创新的,如果你能写好一篇好文章的话,其实你都不需要成为一个作家,或者说一个小说家,基本上比普通人好一点点的话,那你就是很好的亮点了。你就可以获得别人的关注,你就能够获得别人的青睐。应当说,过去这10年当中最成功的这些风投家,他们之前都写过长篇大论的博客。如果说你也能够很好地写作的话,应当说,在硅谷是很好的一块敲门砖。

  ——(美)彼得·蒂尔

  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事物状况、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活动。一般认为,写作只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事情,尤其是作家的事情。但是,美国有研究机构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一般的科学家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有影响力的权威科学家和普通的科学家,他们的差别主要不在智商,不在学历,不在性别,甚至也不是科学素养、行动力、专注力、思考力,根本差别在于写作。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获得诺奖的科学家,其写作能力比非诺奖科学家强许多倍!更没有想到的是,企业家的写作能力居然也如此重要。为什么?其实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清晰流畅、故事的曲折离奇和情感的真挚动人,能够写一篇好文章,更重要的往往是文字背后的思想、思维。钱颖一先生是最早在中国大学开设写作通识课程的。他把《中文写作》《中文沟通》《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作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最重要的课程,认为写作对于培养思维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写作为什么如此重要?在很大意义上可以说,写作的重要功能,就是整理自己的思维,使不被别人看见的东西外在化。正如作家叶开先生在《写作课》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写作’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彰显暧昧不明的事物。写作如同一束光,照到不被看见的事物上。”硅谷的那些投资家之所以能够如鱼得水、长袖善舞,与他们的沟通表达才华和很强的写作能力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写作,不仅仅是作家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

  真正的逆向思维是自己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也不是要跟周围的人唱反调,而是思考有意思、其他人甚至都没想过的问题。所以逆向思维就是探索你感兴趣但别人还没发现其有趣之处的方面。

  ——(美)彼得·蒂尔

  彼得·蒂尔是PayPal公司的创始人和Facebook首位外部投资者,也是畅销书《从0到1》的作者。2016年3月25日,他和钱颖一先生在清华大学做了一个《理解历史,洞察未来》的对话,对逆向思维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他认为,逆向思维并不是为了和别人持不同意见,不是在主流舆论前面加一个负号,而是真正能够提出与别人不同而且高质量的问题。成功的博士生和不成功的博士生的差别也在这里。他认为很多人既聪明又努力,但是因为从来没有提出真正正确的问题,或者,“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在问、很多人都在研究的问题,因此难以脱颖而出。”或者,问题虽然有趣,但是“不可能回答,也难以取得很大进展”。所以,他认为要提出那些非常有趣但是别人仍然没有发现其有趣之处,既有一定难度但是也可以挑战解决的难题。一句话,逆向思维的起点,不一定是给出不同答案,而是“提出没有人问过的好问题”。

  每一个学生在读过选定作品后,写下三个自己想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各自选择同伴,相互提问准备好的问题,互相协商,从中选择三个彼此都还想多做探讨的问题。接着,每两组合为一组,也就是四人小组重复上述提问的过程,最后只能保留一个大家都想深思的问题。每组最后“存活”下来的问题就由全班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淘汰制”最美妙之处在于学生的高度参与。

  ——(英)艾登·钱伯斯

  “抓鬼游戏”是加拿大一所大学的英文系教授道格·希尔克提出来的。看起来名称不雅,但是其实很简单,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问题用于讨论的筛选流程。具体方法是每个人在阅读结束之后,写出三个自己想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探究的问题,然后再选择一位自己的伙伴,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在各自三个问题的基础之上协商讨论,筛选出两人认可的三个问题。然后,再与另外一个小组的两位组成四人小组,再次筛选出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最后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决定最后“存活”下来的问题,这就是大家抓出来的“鬼”。钱伯斯认为,这样的“问题淘汰制”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学生的高度参与,“每个人都兴致勃勃,毕竟讨论的问题都是自己提出的问题。每个人既是提问者也是解答者”。其实,问题筛选的过程,就是对所读作品的思考过程。不同读者从不同角度筛选出来的问题,有助于丰富各自对作品的理解,而彼此讨论抓出来的“鬼”,自然也是孩子们觉得挑战性最大、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钱伯斯,这位曾经获得过安徒生奖的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对于儿童阅读的研究如此深入,引起了我们国内许多资深阅读推广人的感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王林博士对我说,《说来听听》实际上是讲述教室的讨论氛围,而这种氛围特别是围绕“聊书”展开的。据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整本书阅读教学”,他很担心因为这样的“大力提倡”,破坏了“聊书”的闲适,进而破坏孩子阅读的乐趣。所以,钱伯斯关于如何参加教室里的“聊书”讨论,对当前的“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很好的提醒。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作者:朱永新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