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拼搏奋斗力量
今天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直面风险挑战、勇于攻坚克难、不断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谆谆话语,力达千钧,催人奋进,为我们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拼搏奋斗力量提供了重要遵循。
涵养爱国情怀,坚守民族气节。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就有着“心怀家国天下”的博大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担当、“敢御敌于千里之外”的英勇豪情。85年前,卢沟桥上的一声枪响,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保家卫国、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责任与担当。面对外敌欺辱、肆意践踏,“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无数中华儿女将生命置于脑后、将气节牢牢坚守,发出“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激昂口号,最终靠正义战胜了邪恶、用热血捍卫了家国。行走在复兴之路上,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更加需要每个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内心深处涵养爱国情怀,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不移、坚守民族气节,始终将民族大义、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心怀“国之大者”作出正确抉择、踏上无悔之路,义无反顾地为理想而斗争和奉献,为国家和民族而牺牲和拼搏,真正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之中,以细微之力汇聚起热爱祖国、团结奋进的磅礴伟力。
敬仰英模先烈,当好平凡英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以及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压不倒、打不垮的坚硬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英雄从来就没有什么超能力,只不过是一群为了理想和信仰而勇敢无畏、血战拼搏的普通人。今天,身处每一个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我们,或许都会面对琐碎复杂的工作和事务,或许都会遇到艰巨繁重的困难和挑战,或许都会感到疲惫辛劳的焦虑和迷茫,但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特有价值,每一份职责都应被认真对待,我们要坚守平凡岗位,提高工作要求,奋力履职尽责,向着更高目标、更高标准、更大成绩而努力奋斗,努力让平凡的自己成为续写时代传奇的平凡英雄。
直面风险挑战,敢于越战越勇。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华民族是饱经苦难但从未被打倒的民族,中华民族是饱受挫折但从未被压垮的民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中国人民始终坚信“光明必将来临”“胜利属于正义者”,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百折不挠向前进、坚韧不拔作斗争,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前进道路上,形势瞬息万变、环境错综复杂、问题层出不穷,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风险挑战不会少,更加需要我们做好打持久战、拉锯战的思想准备,坚定连续作战、长久作战的信念信心,发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争精神,坚定信心、稳住心神,一鼓作气、奋勇前进,不断闯关夺隘、攻城拔寨,不断化解矛盾、攻克难关,从而积小胜以成大胜,将斗争进行到底,最终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驶向复兴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