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

李和平:高校人才培养要和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对接

发布时间:2022-08-25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难与企业用人难并存,就业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从学科专业结构看,高校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滞后于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社会需求最大的是工科类毕业生,但本科毕业生中的工学占比、高职专科毕业生中制造业专业占比不高,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完全适应。从就业观念看,当前一些毕业生“求稳”心态突出,升学和到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就业的愿望比较强烈,考研、考公、考编“二战”现象更加明显,“慢就业”“懒就业”“缓就业”问题愈发突出。部分毕业生的基层就业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就业育人的任务依然繁重。

  为此,建议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从而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调整就业率过低、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科专业。同时,完善就业统计评价机制。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持续跟踪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内的发展轨迹,通过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查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就业大数据对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安排、人才培养方案的导向作用。强化供需对接就业育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培养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才,从而更好地顺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建议国家大力发展理工农医类高校和专业,适度发展师范类高校和专业,持续压缩文史财经类招生规模。不再审批师范、医学、公安司法类高职院校和专业,此类院校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升格或并入本科高校。

  建议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就业育人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责任担当,练就过硬本领,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发大学生职业兴趣,树立职业意识,做好就业准备,提升就业能力,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展现自我。建议教育部恢复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职业规划意识。二是着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通过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引进外部企事业单位优秀导师等多种形式,配齐建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教材编写水平,在既有专业性的基础上,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重要方针政策、人才政策、产业政策。引导大学生更多开展就业实践,调整就业预期,做好就业准备。建议教育部恢复举办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打造一批全国“金课”进行推广。

  建议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机制。突出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密切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用好公共就业资源,配合人社部门将公共就业政策、资金、服务更多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吸引更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校园提供服务。要强化就业实习见习和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见习补贴等政策,帮助更多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要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接续服务,与人社部门及时衔接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尽早落实岗位。强化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导意见,在高校独立设置“就业创业工作处”,统筹负责就业创业工作;在省级层面明确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创业职能。

  (作者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作者:李和平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