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微专题>2022年全国两会>履职·代表委员

霍勇:胸痛中心立体化网络是分级诊疗的有力探索

发布时间:2022-03-10     来源:医学人物杂志

放大

缩小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再一次作为民生保障的重点被提出,也是这些年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基调。延伸优质医疗的辐射范围,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百姓享受触手可及的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基层是中国的底色,基层民众幸福感的提升,方能勾勒出中国梦的绚丽色彩。而医疗服务能力作为民生保障的基本面,很大程度上映射着群众的获得感。
  理念践行者
  从多年前分级诊疗概念提出到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国家对于医疗改革的命题始终围绕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多层次医疗网络和就医秩序”而展开,其核心目标就是为了“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
  而对于这样的立体化分级诊疗架构,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成为这一理念的有效尝试。
  胸痛中心主要针对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死亡增加速度更快的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在预防救治的关键环节上进行标准化、体系化建设。
  如今当我们打开中国地图,截至2021年底,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数量达2096家(标准版1047家、基层版1049家,胸痛中心注册单位总数更是超过5200家),胸痛救治单元5120家,已经实现全国304个地级市(州)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县域覆盖96%以上。
  遍布全国的胸痛中心犹如星星之火,点亮的是对中国数亿心血管患者生命的守护。如此多的胸痛中心和基层胸痛救治单元,以点带面、自上而下,构建起了中国心血管救治的庞大网络,成为中国医疗的脉搏。充分体现了分级诊疗所倡导的多层级医疗网络,将优质医疗的血液泵射至更多的毛细血管,整个机体因此焕发生机。
  而如此宏大浩瀚的工程,是在10年内,在各地政府、医疗机构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十年前作为主导专家推动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从零开始,从星星之火到燎原全国,“这是一场生命的全国接力”。
  从借鉴者到被借鉴
  2012年,时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的霍勇开始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
  “从建设之初,我们定下的理念便是,胸痛中心的建设要结合中国国情,这不是仅仅建设几家医院,而是希望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医疗体系。”
  中国胸痛中心的建设,最早借鉴学习的是美国胸痛中心模式,因为他们起步更早。而在之后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我们走出了更为契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版胸痛中心模式。
  “ 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从建立标准到培训、认证、质控等环节,我们形成了一整套以本土疾病救治体系为主要参照的,中国特色胸痛中心体系。”
  霍勇表示,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分为标准版和基层版,而对于这样的模式,美国专家曾提出过质疑,他们认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应该只有一个标准。
  后来的实践证明, 标准版和基层版的分别建设,指导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实施不同层面的标准,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联动,落实“双向转诊”,恰是最符合当下中国国情的,使得胸痛中心急救体系在不同层级上更加完善、更为有效。随着2015年以后,胸痛中心建设在全国范围的普及,我们能够看到标准版和基层版的胸痛中心建设在两个层面的相辅相成,让胸痛中心的建设得以更好地有效延伸。
  中国对于胸痛中心建设的成功探索,让之前质疑的美国专家们亦为之震惊。
  “他们对这样的模式从质疑转而到认可,如今美国胸痛中心也在借鉴标准版和基层版的分别建设模式。”
  引领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
  近几年来,胸痛中心网络得以进一步延伸,胸痛中心和胸痛救治单元的有机结合,打通了胸痛急救响应的起跑第一公里。在二级以上医院建设胸痛中心,在一级医院建设胸痛救治单元,如此形成了立体化、延伸性的胸痛急救体系。
  从胸痛中心标准版、基层版到胸痛救治单元,让胸痛中心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立体化网络,从而实现胸痛急救从大型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到基层医疗的不断延伸,而这正是分级诊疗所期待实现的,多层级、有序化医疗服务体系。
  回顾胸痛中心建设的这十年,让霍勇激动的不仅仅是胸痛中心建设本身,更重要的是胸痛中心作为一种科学、高效、创新、示范的医疗模式,使得医疗技术和医疗体系得以紧密结合,从而将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提升至一个新的阶段。
  “以前医疗机构主要关注院内救治这一块,对于院前、院后鲜有涉及。而胸痛中心则有效地实现了院前、院中和院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同时,胸痛中心在很多时间点上,形成了多学科的MDT模式,如在急诊室,就不仅是心内科一个科室在管理,而是心内科、急诊科、影像科等的通力协作,形成一个整体。
  “胸痛中心是横向多学科联合诊疗,纵向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
  在此基础上,霍勇强调胸痛中心所要做的不仅是管好一个医院,更重要的实现管理一个区域,实现“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让胸痛中心成为区域医疗的重要抓手。
  如今,随着胸痛中心救治网络的不断延伸,多层级、立体化、广覆盖的医疗服务模式,使之成为分级诊疗落地探索的一面标杆,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医疗体系的创新与变革。
  胸痛中心从当初的一颗小苗到如今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但对于霍勇,他始终强调的是“胸痛中心一直在路上”。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没有胸痛,所以胸痛中心不仅是现在我们强调的急救、治疗和管理,未来更重要的是预防,减少发病,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推动的工作。”
  这也正是契合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的主旨,胸痛中心以其开拓创新的精神成为“健康中国”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作者:     责任编辑:英淼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