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欧阳修:为人为文为官的好教材

发布时间:2020-08-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认识敬平很偶然。

  2003年,我被《南风窗》杂志评选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杂志社委托主笔章敬平先生送来获奖证书。
  那次见面,我无意中讲到了我们的新教育实验。记者的职业敏锐性让他兴趣盎然,很快就写出了《新希望工程》一文。他在文章中说:原先的希望工程是一项增添书桌的工程,侧重于物质。“新希望工程”是一项有了书桌后塑造一个什么样人的工程,注重于精神。可以断定的是,作为一场对抗教育异化的实验,理想主义者试图从源头上救赎中国教育危机的努力,起码可以视作以“人的教育”为旨要的“新希望工程”的剪彩仪式。
  以后,他又撰写过多篇关于新教育和我本人的评论。每一篇,都视野独特、深刻犀利、好评如潮。
  以后,我也读过他的一些著作《向上的痛:目击2000年以来中国转型之痛》《权变:从官员下海到商人从政》《新闻人的江湖》《皇上走了》《今天,我们怎样评论中国》《拐点》《浙江发生了什么》《南平寓言》《中国的自我探索》《国家与教堂》等。每一本,都精彩纷呈、好看耐读、深受欢迎。
  以后,敬平的职场生涯几经变动,从记者转向律师,从律师转向上市公司的CEO,但他一直举重若轻,一直没有停下手中的笔。
  那一场偶然的邂逅成就了我们近20年的友谊。我很珍惜我们的交往,正如敬平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能够打败时光的朋友,没有几个。”
  前不久,敬平寄来了他的新著《世俗的圣贤——欧阳修传》。我知道,这是一本他最为看重的书。我们多年的交往中,尤其是近年来,欧阳修3个字经常从他的嘴里脱口而出。我知道,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活在欧阳修的时代,生活在欧阳修的身旁。
  现在,他把欧阳修带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带到了我们的身旁。他曾经告诉我,要写一本生动、鲜活、真实、有趣,“可以让欧阳修活过来的传记”。现在,他做到了。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活脱脱的欧阳修,带来了一本为人为文为官的好教材。
  这是一本为人的好教材。我很喜欢这本书的书名“世俗的圣贤”。一般而言,我们很少会把世俗与圣贤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在许多人的印象之中,圣贤总是高大上的,总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总是天衣无缝完美无瑕的,因此也是离我们很遥远,无法学习和模仿的。
  但是,敬平笔下的欧阳修不是如此。他是圣贤,是曾国藩煞费苦心地挑选出来的与孔子孟子齐名的32位穿越华夏文明三千年的“圣哲”之一。年轻的时候,欧阳修就有着远大的人生理想,就有着“志在圣贤,舍我其谁”的抱负和气概。此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偏乡,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欧阳修热爱生活。他的人生坎坷不平、灾病交加,3任妻子死了两个,8个儿子夭折了4个,3个女儿全部先他而去。他的职场也是几起几落,大多数时光在贫穷中度过,但始终微笑着面对这个世界,极端地热爱生活,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爱收藏爱喝酒爱品茶,爱看菊花牡丹花。欧阳修重视友谊,他一生交友广泛,仅仅墓志铭就写过100多篇。敬平在书中用大量篇幅写欧阳修与梅尧臣的“君子之交”,可谓感天地泣鬼神。
  世俗的人能不能成为圣贤?敬平告诉我们,只要学习欧阳修,我辈俗人同样也可以走上一条上进的路。为人,关键就是要心怀梦想、立志圣贤,就是要热爱生活、享受友谊。
  这是一本为文的好教材。敬平的这本书虽然是一部人物传记,但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本宋代文学的“入门书”。他用相当多的笔墨写了欧阳修与同时代的文学家晏殊、王安石、苏东坡等人的关系:晏殊如何用俯视的眼光打量欧阳修,王安石如何用平视的态度对待欧阳修,苏轼如何用仰视的精神感恩欧阳修,同时讲述他们的那些流传千古的名文是怎样写出来的。
  敬平在书中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欧阳修主持“高考改革”的故事。作为不朽名篇《醉翁亭记》的作者,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一代文豪,欧阳修“改考风”“革文风”的故事很值得一读。当时的“高考作文”,流行的是所谓“浮夸靡曼”的骈文,讲究声韵对偶、辞藻典故、形式华美,欧阳修主持“高考”时对这类文字一概给予低分,而对那些言之有物、语言平实、文风朴实的文章给予高分,这样利用“高考改革”带动文坛的风气,是宋代文坛的一个佳话。
  其实,敬平自己的这本书就是为文的样本。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一般来说,我很少能够像这样畅快淋漓地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敬平告诉我,他的文字一定要让中学生就可以真正读懂,一定要让欧阳修真正走进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希望大家知其文,也知其人、知其事、知其时代,知道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但是,他同时要求自己治学严谨,不能把通俗读物变成庸俗读物。
  这是一本为官的好教材。应该说,欧阳修是一位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好官。他去世的时候,前任宰相韩琦评论他“天资刚劲,见义敢为,襟怀洞然”,还说他“无有城府”,曾经得罪过很多人,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过个人利益。
  欧阳修做开封地方官的时候,连个安身的破房子也没有,只能跟贩夫走卒杂居在一起。开封发大水的时候,他家徒四壁。这些都说明他是一个清廉的官员。
  欧阳修之所以在历史上有那么高的地位,可能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而是因为他为中国文化创造性地明确了三个原则,面向皇帝的正统理论、面向臣子的忠君思想和面向大众的名节观念。
  在他出生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时代,“部下杀皇帝就像杀猪一样稀松平常”,皇权不断更迭,百姓生灵涂炭。所以欧阳修的这三个原则为维系当时的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基本准绳。从这个意义上看,他可以被视为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
  欧阳修不仅要求别人做到,自己也是严格按照这三个原则处理各种问题与人际关系的。他最早当谏官的时候,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断给皇帝写报告,反映问题,发表意见。他鼓动皇帝搞人事改革,选拔优秀干部,支持范仲淹的改革新政。书中记述的欧阳修对于军事大将狄青和龙图阁学士包拯包青天的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狄青因为军功显赫,皇帝想让他担任最高军事统帅,但欧阳修坚决不同意,他不断谏言皇帝不能这样做。因为他担心狄青文化修养比较低的武将,一旦被手下蛊惑,动了谋反之心,就可惜了一世英名。最后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给狄青戴了一顶高帽子,夺了他的兵权。在欧阳修看来,他是在保护狄青。另外一件事就是,当时的“开封市长”包拯弹劾“财政部长”,找出了他“德不配政”的许多证据。皇帝建议包拯取而代之,而这位包青天也乐意为之。但欧阳修坚决不同意。他对包拯说:你弹劾别人,然后取而代之,那你原来弹劾他的动机就存疑。这就是有损名节的大事啊,所以这个财政部长,你不能当。其实,欧阳修与他们两位都没有任何私人过节,包拯还是欧阳修竭力推荐过的人才。
  敬平的这本与众不同的欧阳修传,用通俗的文字,写活了一个不寻常的人物。也如同他在书中说的那样,欧阳修的一生提醒我们,成才成功是一个穿越漫长时光滴水穿石的过程,只有始终胸怀理想,始终热爱生活,始终与志同道合者为伍,才能做好一个大写的人,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
  (作者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作者:朱永新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