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姜军: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0-09-29     来源:中国政协

放大

缩小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投入了大量的财政经费,密集出台了支持政策,着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的青山翠谷间,一座色彩斑斓的“童话城堡”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经过改造重建的富文乡中心小学。(图/视觉中国)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和高质量发展,既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也是《义务教育法》赋予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使命。国家从义务教育阶段入手,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推进教育起点公平、振兴教育事业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正在加速实施。根据教育部官网发布的消息,2019年,全国共有7个省份、69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截至2020年5月,全国共23个省份整体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占71.9%;累计2767个县(含市、区及实施义务教育的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统称县)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占95.32%。其中:东部890个县全部通过;中部872个县通过,西部1005个县通过,中西部已通过县数占中西部总县数的比例为93.24%。但也应当看到,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整体落后的面貌尚未得到改变,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仍很艰巨。 

  我们对东北某区17家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2家城镇公办初中调研发现,在2017—2019连续3年全市中等专业学校升学考试中,农村学校考入省重点高中(含同批次录取学校)升学率平均为12.62%,城镇学校升学率为22.62%,相差10个百分点,接近2倍。虽然农村学校升学率近2年比2017学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但与城镇学校相比差距还是很大。升学率固然不是考评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指标,但也能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我们再看看2019年七年级学生核心素养监测情况,同样是这19家学校,农村17家学校七年级共计1550名考生,监测中达B+级(优秀)以上52人,占比3.35%;D级(合格)以上1493人,占比96.32%;E级(不合格)57人,占比3.68%。城镇2所学校七年级共计983名考生,监测中达B+级(优秀)以上147人,占比14.95%;D级(合格)以上954人,占比97.05%;E级(不合格)29人,占比2.95%。通过两项监测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农村学生不止文化课成绩方面落后于城镇学生,在综合素质核心素养能力方面也远低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持续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日常表现为上课不及时进入教室,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注意力分散,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沉迷网游,逃学旷课等时有发生。 

  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低,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家长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城镇接受更高质量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交通不便,路途较远,很多孩子不愿吃苦而放弃学业;还有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孩子读书用处不大、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等。在我国的教育公平实践中,由于社会、经济、历史等原因,之前只是单纯强调接受教育的起点公平,保证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学可上,有书可读”,而忽略了“保障进入学校的儿童、少年能够享有接受具有相同质量要求的教育”。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农村学校办学考评机制。学校在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办学思想指引下,要突出以教学为核心,旗帜鲜明地抓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学生低分、厌学问题,将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及基本学业达标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性的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教育职责、发挥合力。学生学业成绩合格是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将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达标率作为评价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增值教育评价体系、考评机制,以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业成绩及其发展进步的情况来评价和考核地方政府和学校。 

  二、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学校普遍学生数少,办公经费不足,导致不能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如办公用品不能及时备齐,甚至能省则省;教学设备老旧损坏,不能适时更新维修;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能少去就少去、能不去就不去等。这种现象不加以改变,只会日益增大城乡教育差距。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变“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少或免除县级配套资金。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扶持农村地区发展教育,确保教育经费能完全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给农村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三、全面提升农村学校软硬件建设。有效利用办学资金,加大专用教室、体育活动场馆、综合实践基地等建设。对已具备教学功能的专用教室等要充分使用,坚决不能空置,浪费资源。通过开设校本课程、丰富文体活动等方式增强农村学校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成功、快乐体验。创新校本课程体系,挖掘地方特色,将学校所在社区、县域的自然风貌、优秀传统文化、风俗礼仪纳入教育教学内容。鼓励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教育教学,鼓励学校开设与日常生产生活相关的劳动课程。支持、引导、动员地方农业生产能人、创新创业模范、民间艺人、乡贤等走进校园。 

  四、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将工作重心下沉到乡镇农村学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优秀教育人才向基层农村流动,着重为农村学校培养配备优秀校长,加强学校管理;采取交流轮岗、定向培养、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解决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的现状,可以通过提供周转住房、提高补助标准、职称晋升倾斜等方式,鼓励同一地区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强化师德师风,把学生及格率、进步情况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严格落实教师家访、为学困生无偿辅导等基本职责;摒弃校聘县管制度改由县聘县管,以解决管聘脱节、学校无聘任资源甚至滥聘等问题。 

  五、更新农村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思想、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加强家长素质培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使他们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接触更多更新的知识,开阔视野,为子女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转变家长观念的过程中,学校要发挥主动作用,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改变家长的观念;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作者: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作者:姜军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