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祁述裕:构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四梁八柱”

发布时间:2022-06-24     来源:祁文共赏微公号

放大

缩小

  近日,国家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改委联合编制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描绘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十四五”时期和中长期蓝图,构筑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四梁八柱”。《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当,对文旅系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条主线

  《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主线清晰。《规划》紧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这条主线,秉持以保护为基本前提,以传承为重要途径,以弘扬为根本目的的理念。《规划》旨在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更好发挥黄河文化在推动沿黄地区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将黄河流域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识带,传承历史根脉、汇集人文精萃、展示中华文明的典范区,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河。

  空间布局是实施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基础。《规划》提出了“一廊七区多点”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空间格局,清晰地描绘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路线图。一廊贯穿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省(区)境内黄河干支流串联起来的时空轴线;七区协同包括河湟文化片区、河套文化片区、关中文化片区、三晋文化片区、河洛文化片区、儒家文化片区、红色文化片区;多点支撑是指以西安、大同、洛阳、郑州、开封、安阳等黄河流域的古都为依托,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的实施。

  《规划》的根本要义是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和发展。一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基础上转化创新,赋予黄河文化新的时代涵义、精神特质和表现形式,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二是继承革命文化。继承发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沂蒙精神等,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使革命文化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弘扬黄河文化的价值遵循,使黄河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发挥黄河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的精神引领作用。

  五大重点任务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涉及领域众多,任务纷繁。《规划》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指导,删繁就简,明确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五大重点任务。

  第一,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全面系统推进黄河文化资源发掘和普查,统筹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建设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加强黄河流域非遗系统性保护,完善黄河流域非遗传承体验设施体系。

  第二,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活化黄河文化遗产,培育黄河流域特色文化产业,推动黄河文化惠民育民,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将黄河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第三,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培育体现黄河文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和精品线路,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主要内容有:一是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二是创新培育黄河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三是培育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四是完善黄河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开展黄河文化主题宣传,加强黄河题材优秀作品创作和推广,以多种形式讲好黄河故事,推动黄河文化广为弘扬、深入人心,积极搭建黄河文化交流传播平台,打造展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主要内容有:一是推出黄河题材优秀文艺作品,二是弘扬黄河文化,三是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

  第五,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文化和旅游的独特优势,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战略对接和统筹协作,提升沿黄地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主要内容有:一是推进生态文明,二是服务国家区域协调、乡村振兴、城乡协融合等重大战略,三是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为确保上述五项任务的落实,《规划》设计了20项重点工程,内容涵盖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文化艺术创作等方面。以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为例,就有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工程、黄河标志性文化旅游产品培育工程、黄河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工程、国家旅游风景道建设工程、重点旅游集散中心提升工程、智慧旅游提升工程。

  三大保障支撑

  第一,创新体制机制。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是一个宏大工程,需要跨区域协作,多业态协同。因此,创新体制机制至关重要。《规划》强调,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沿黄地区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鼓励先行先试。加强跨区域协作,推进沿黄地区开展资源、项目、平台的联通共建,培育跨区域市场主体,促进文化和旅游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二是拓展社会参与渠道。健全企业、基金会、社会组织等参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长效机制。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第二,完善政策支撑。《规划》提出,一是优化资金投入。发挥好国家艺术基金、出版基金、旅游发展基金等现有资金渠道的支持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母亲河文化公益基金。支持沿黄省市与发达地区建立投资合作机制,支持跨区域的联合开发项目。二是促进金融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为沿黄省份文化和旅游相关产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支持,鼓励设立社会资本探索设立市场化运作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投资基金。引导各类基金加大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优质主体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第三,强化用地保障。《规划》要求,支持沿黄各省区合理确定文化和旅游发展用地规模。各地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要统筹考虑文化保护的空间需求,预留文化保护发展空间和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建设空间。激活存量低效空间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腾退空间、低效土地、资源枯竭区域和生态涵养区域优先引入优质文旅项目。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民进中央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兼任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文旅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会长,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文化创意产业》执行编委,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作者:祁述裕     责任编辑:邵飞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