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议打通长江水道与冰上丝绸之路的衔接通道
长江水道作为长江经济带大动脉,与全球航运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更是焕发蓬勃活力。但长江水道与冰上丝绸之路(北极航道)的衔接虽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和潜力,却未得以重视。长江水道与冰上丝绸之路的衔接存在以下价值。
一是冰上丝绸之路通航条件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北极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冰上丝绸之路已具备通航条件。2013年至2019年间,冰上丝绸之路已走过27个航次。普通船舶每年可有60~75天通航期,我国已有一艘带有破冰功能的船舶可实现全年通航。预计2030年左右,冰上丝绸之路的船舶航行密度会大大增加,形成规模化通道。经冰上丝绸之路还有航线短的优势,以上海到鹿特丹为例,传统航线11999海里,北极航线7874海里。
二是将成为我国新的重要能源供应通道。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居高不下,主要依靠进口,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存在海盗和中东局势不稳的安全风险。积极开发冰上丝绸之路,输送到长江经济带腹地,为我国能源运输开拓新的供应通道,可有效分散能源安全风险。特别是随着未来北极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在能源运输上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
三是对长江经济带的出口转型有着巨大影响。长江水道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如能以上海港为中转,将长江经济带广大腹地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日本、韩国、俄罗斯、欧洲、北美等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参与全球市场资源配置和产业分工协作,将直接导致国际分工和产业布局的变化,促进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为做好长江水道与冰上丝绸之路的衔接,建议如下:
一是建设经冰上丝绸之路的航运网络。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国际司支持长江经济带上海港、宁波舟山港、重庆港、南京港等中资企业开展冰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对外投资、建设和跨国运营,构建海上支点,形成服务网络。完善冰上丝绸之路集装箱运输服务网络,提高集装箱班轮运输国际竞争力。
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海事局牵头,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口岸部门建立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合作机制,健全与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的合作机制。
二是提升在冰上丝绸之路上的国际影响力。由交通运输部国际司、水运局、海事局牵头,协调法制司、科技司,组织中国海洋学会北方海专业委员会等专家参与冰上丝绸之路有关国际公约、规则、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海运法规、政策、规则、标准的衔接,积极商签新的海运协定,促进海运国际交流合作。
深化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双边、多边海运海事领域的国际合作,建立常态化的国际海运培训交流机制。
三是推动冰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化开发。由商务部欧亚司就冰上丝绸之路的商业化开发进行综合调研。在中央和地方支持海运发展的有关政策基础上,结合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冰上丝绸之路航次和船舶的减税降费政策优惠。
对境内制造船舶在长江水道港口登记从事冰上丝绸之路航线国际运输的,给予出口退税等政策优惠。
由商务部欧亚司引导长江经济带企业与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资源能源企业、制造企业合作拓展海外业务。吸引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冰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外商投资我国长江经济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