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事迹成果>先进集体>民进

民进浙江省宁波市委会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2-01-05     来源:

放大

缩小

  中共十八大以来,民进宁波市委会积极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以政治初心、组织同心、建言恒心、奉献爱心“四心”引领取得了一大批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果。

  在社会服务方面,市委会以教育帮扶为重点,努力在抓师资建设方面,强化改变贫困地区老师的精神状态,在抓凝聚共识方面,强化改变贫困地区老师的生存环境,在抓精准传授方面,强化改变贫困地区老师的教学技能,帮助贫困地区从这一代师资中自主培养出下一代师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育原生动力。其中,市委会对新疆的教育帮扶尽显“好同事”心肠。积极参与宁波中学内地新疆高中班相关工作,带领民进宁波中学支部发扬奉献精神、发挥智力优势,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内高班德育工作模式,使之成为全国同类学校学习的模版。宁波中学支部主委陈杰被誉为新疆班孩子的“宁波爸爸”,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支部多篇关于新疆内班办学政策和民族人才培养问题的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民进中央采用。号召广大会员积极参与援藏援疆行动,诸多会员得到当地学校高度认可,有力提升了当地教育理念和水平。与黔西南州的对口帮扶尽显“好帮手”能力,着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持续加强对黔西南州安龙县、普安县的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学校的教育需求和发展潜力,采取“名校”带“头校”、“强校”带“弱校”的点对点结对形式,增强优质资源的带动效益。 2019年,在黔西南州安龙一中、普安县东城区实验中学开办“镇海中学班”,全面实施系统的导师制管理和学生思政教育,使之在“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志”上形成“风尚”。为使帮扶更有成效,市委会以数字赋能教育发展,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及时启动“云端送教”等活动,尽可能地降低疫情对孩子们的影响。同时在职教领域积极作为,通过会员企业“校企通平台”为黔西南州搭建职教信息交互网络,为学生提供技能人才实习实训和就业渠道。在民进中央的积极协调支持下,袁永君会员带领万洋众创城项目在安龙落地,开启了宁波民进“造血式”扶贫的崭新实践,其本人也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围绕山海协作的同心共建尽显“好参谋”作用。在民进中央“同心彩虹”行动号召下,市委会持续加强对延安的结对帮扶,集合全会资源要素,以幼教、小学、初中、普高的全链式参与,将东部沿海先进教育理论系统性植入中西部,实现了区域教育理念的整体改善。省域内,市委会以“科技支农”为主线,以全市各级统战部、政协组织的同心行动为抓手,先后在余姚大隐、余姚鹿亭、象山鹤浦、丽水青田共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推进欠发达地区践行“两山”理论,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民进浙江万里学院支部主委陈忠法十五年如一日扎根青田,助力乡村振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截止目前,市委会与延安的结对帮扶持续17年,与黔西南地区普安县、安龙县开展“彩虹行动”21年,联系社会各界为延安累计捐建各类物资逾百万元,捐赠图书8.5万余册,为黔西南州捐建幼儿园一幢,其他各类物资五十余万元。

  在参政议政方面,市委会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本土建策上着眼城乡教育文化资源均衡供给,在区域建策上着眼服务大局一体化发展,在“国之大者”建策上着眼法律法规贯彻与政策落地的民主监督,努力以参政党的积极作为为全面小康凝聚更多协同力量。近年来,市委会先后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等专项民主监督,并结合政党协商、政协专题协商等平台,就双循环枢纽城市建设、民营企业引才育才、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社区适老化服务与改造、健康宁波建设、菜篮子工程等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领域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持续深入建言,当好反映诉求、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桥梁纽带。其中,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建议得到民进中央的高度认可,并被转化为全国政协集体提案;关于长三角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长三角港航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建议等在民进中央论坛交流发言;加快启动城际铁路慈城站建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等多项建议得到研究落实,取得的部分成果被《人民政协报》报道。

  在凝聚共识方面,市委会充分发挥团结联谊作用,引领广大会员在统一战线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使宁波民进自身建设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以建设社会服务基地和政协委员工作室为抓手,强化代表性会员在服务全面小康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三服务”活动,支持各政协委员工作室根据特色开展服务活动,包括搭建银企互信服务平台、阳光成长教育咨询服务等。支持各基层组织立足资源打造服务基地,探索开展协商式社会服务,通过结对共建的形式精准对接群众、基层和企业需求。以创建多党合作传统教育基地为契机,强化统战文化资源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推动张明养纪念馆建成开馆,贺友直纪念馆、巴人故居重塑提升,并结合当地乡村发展规划,挖掘构建有内涵、有价值、有情感的故事,使之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乡风文明、彰显地方特色的有效载体,推动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古村落保护开发和文化传承等,市委会还加强与各政府部门、街道、乡镇的沟通与合作,开展了文案策划、宣传辅导、项目促成等文化智力服务工作,形成了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