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怎么走
大姑妈要过90大寿,一个大家庭几十号人要从天南海北地聚集来,怎么来?我弟玩笑说,是飞过来滑过来还是滚过来?祝寿地点选在苏州,远的肯定是飞过来,比如在加拿大的表哥表嫂,比如在美国的侄女侄女婿,包括说玩笑话的我弟,也是要从广州飞来。近的一定是滚过来,比如我,从南京去苏州也就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不近不远的就要掂量一下了,是高铁滑过去还是小车滚过去?这就有舒适度和便捷度的比较,也有时间成本与消费成本的比对。其实无论怎么来都是个交通工具的选择,这么多的选择,说明了什么?
去苏州的高速上,车轮在滚,我的思绪也在滚,像极了前些年流行的倒带机。年轻时一个同学结婚,地点选在山西路上一家酒店,家住江宁和大厂的两个同学就没被邀请,新娘不好意思让人家从外地赶过来。还真不是夸张,那年月去趟江宁都算出差!那时我在南京市电影剧场公司宣传科工作,经常要去各家影院察看和指导电影宣传,江宁县(那时还没撤县社区)电影院的宣传工作也在我的职责范围内,去趟江宁来回路程要耗费半天,所以每去都至少要住一晚,回来可以报销差旅费。
十几年前,我把家搬到了江宁,上下班开车就跟当年骑自行车去单位一样,已稀疏平常。没有哪个单位再会给我报销差旅费,就是去周边几百公里的其他城市,一脚油门就滚过去了,回来也不会说我去旅游了——去趟铁岭,是当笑话说的。是什么改变了我们?
每天晚饭后爱在家附近的步道上行走健身,再一想,这双脚原本也是交通工具,我上小学、中学都是靠的这双脚,是什么使其改变功能只为健身的?当然是腿脚的替代——交通工具。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升级与普及,不仅削减了腿脚的功能,还淘汰了板车、马车等等虽然叫车却无法提速又极度消耗体力的东西。
原来小区里不可缺少的是自行车棚,现在小区里越来越不够用的是停车位。从个体而言,我们或许感受最明显的是自己交通工具的改变,其实道路的改变才让你的车有用武之地。鲁迅说,天下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若只靠人走,那永远就是最原始的土路。道路的改变才是车真正的轱辘。没有路,奔驰怎么奔?宝马照样蹩腿。不信你去重庆骑骑自行车试试?
道路决定速度,还决定生活的态度。所以,我们才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姑妈祝寿。没人说路太远,有车就不是距离。没人说路不好走,只说有点堵。祝寿宴上四代同堂,各代有各代的话题,但聊得最多的还是各国各地的见闻,再细听听便更是路上的遇见与看见,尤其是年轻人跑得地方多见闻也多,话题就无穷。
道路决定思路,还决定思维的广度。路,是会越修越多越修越远的,远到天边,但不管有多远,不管怎么走,都会觉得越走越近。
(作者系江苏民进省直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