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十思之诫

发布时间:2021-11-22     来源:湖南民进《楚帆》2021年第2期

放大

缩小

  浏览《三国志》,感觉其中最机智的人物,绝非杨修,也不是诸葛亮,而是诸葛亮的侄儿、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在《吴书·诸葛恪传》的开头部分,陈寿和裴松之一共记录了诸葛恪的九件应对小事,表现出诸葛恪反应神速、知识渊博、口才卓异、文笔出众,不仅应答极其机敏,语言表达出神入化,出语精彩绝伦,令人叹服,而且也有倚马之才,能在席间作赋,可以算是一位天才。

  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说:诸葛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说明他在随机应变、言语酬答方面没人能比。(不过如果翻阅《世说新语》,可以在“排调”篇读到诸葛恪的一次败绩)

  由于自身的才华以及他父亲的影响,诸葛恪弱冠即当上了骑都尉,并且侍奉吴国太子讲论道艺。三十二岁时,被授予抚越将军的头衔,同时担任丹杨太守。丞相陆逊去世后,诸葛恪升任大将军,驻武昌,接替陆逊管理荆州。

  后来,孙权病重,而太子还小,孙权于是征召诸葛恪以大将军的身份兼任太子太傅,“(孙)权诏有司诸事一统於(诸葛)恪,惟杀生大事然后以闻。”实际上赋予了诸葛恪丞相之权和先斩后奏的特权。

  诸葛恪工作的地点是武昌,他要前往的地方是吴国都城建业,得知他要担当重任,饯行的时候,大司马吕岱告诫诸葛恪:

  “世方多难,子每事必十思。”

  诸葛恪毫不客气地回答:

  “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夫子曰‘再思可矣’,今君令恪十思,明恪之劣也。”

  吕岱当然是好意,提醒诸葛恪,现在政坛情况非常复杂,你做事必须反复思考、深思熟虑。

  诸葛恪还是年轻时的性格,要表现自己博闻强识而又伶牙俐齿,表示对这一建议并不接受。他说起了孔子的故事,这件事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觉得思考两次就可以了,诸葛恪引完经据完典,接着说,吕大人,现在您要我遇事“十思”,表明我在您心中很差劲啊,因为别人“再思”即可,而我要“十思”,是不是我比别人笨呢?

  弄得吕岱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当时人们也都认为吕岱说了不该说的话。“岱无以答,当时咸谓之失言。”

  但是,吕岱的“十思之诫”真的错了吗?

  孔子觉得季文子可以两思而后行。吕岱告诫诸葛恪“每事必十思”,是因为二者的情况是不同的。季文子在春秋时期的鲁国任职,鲁国比三国时代的东吴无论是人口、面积都要少得多,而东吴那时政局云谲波诡,并且诸葛恪的工作地点是武昌,不是一直在都城建业,他要去建业任职,在当时资讯不发达的情况下,他对都城局势的了解不可能是深刻和全面的,当然需要处处留心、步步小心。

  另外,孔子评论季文子,有“事后诸葛亮”的性质,因为季文子是孔子上一代的人物,孔子是根据历史情况来评判季文子的,而吕岱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醒诸葛恪的,作为当局者来说,诸葛恪不可能洞悉所有朝廷秘辛,在这种情况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有何不可呢?“当你不知道挡在面前的蛇是否有毒时,尽量离它远一点。”尤其是东吴围绕太子的废立经过了长时间的博弈,诸葛恪从武昌跑到建业,即使小心谨慎到谨小慎微,也不是坏事吧。在当时的东吴,孙权病重后潜流暗涌,“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完全必要。

  杜预是杜甫的祖先,他出生比诸葛恪稍晚,《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说他:“凡所兴造,必考度始终,鲜有败事。”由于他考虑问题非常详尽,总是“考度始终”,所以“鲜有败事”,因此得以善终,不仅在政界风生水起,而且在学术上也做出了贡献。

  这位诸葛恪呢?在考虑问题周详方面就远不如杜预。在抵达个人权力的巅峰。也接近吴国权力的金字塔的顶点之时(除了皇帝就是他权力最大),却依然锋芒毕露,不仅不接受别人的好意,对于别人的建议不虚以委蛇,不表面接受、一笑而过,而是直接驳斥,这说明他不低调,更不谦虚。《论语》他记得清清楚楚,但是《尚书·虞书·大禹谟》里的:“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却被忘得干干净净。他还没有福气读到莎士比亚的忠告:“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一个人的批评,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断。”

  诸葛恪的前辈,吴国的顾雍多么谦逊内敛,他怎么不学着点呢?顾雍被封为阳遂乡侯,他都没第一时间告诉家人,后来家人听说他封侯了都大吃一惊。“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诸葛恪没有接受吕岱“十思之诫”,到了都城建业,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先是轻易出兵,导致军事上失败,大失人心,最终被政敌杀害,惨死后“以苇席裹其身而篾束其腰”,被丢到建业南边的石子冈。

  临死前,他有没有想到吕岱的告诫呢?这种结局他一定是万万没想到的吧。

  (作者系民进湖南省委会参政议政处副处长)

  

作者:甘正气     责任编辑:代俊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