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员风采>会员风采

鲍敏:技术创新 追求与梦想 处处彰显工匠精神

发布时间:2021-09-26     来源:民进杭州市委会

放大

缩小

  鲍敏,民进建德市经济科技支部会员,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德农药厂生产技术科主任工程师。 研究项目《草甘膦水性化制剂关键平台技术开发与运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非牛脂胺体系草甘膦制剂平台技术开发》获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二等奖,获发明专利16件,1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申请PCT专利2件。制订国家标准1项,发表论文9篇。

  坚持与坚守,挥洒无悔的青春

  走近鲍敏,你一定会被她那种恬淡、干练的气质所吸引。谈及她所获得的这两项含金量极高的奖项,她一笑了之,总是说:“这其实没有什么的,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鲍敏1999年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安江化工技术中心从事农药原料及制剂的研发工作。初入职的她,带着青春的朝气和一股子韧劲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做研究生产试验的时候,常常需要跟踪生产情况,早中晚班经常连着跟班,往往一工作起来就是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为了更好地了解先进性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对接研究所开发的产品,进行生产转化,经常要到安徽、辽宁、广西、上海等地方出差,她的朋友圈经常记录她到各地培训学习的足迹。

  10年的坚守,10年的研发工作经验的积累,随着鲍敏对自己开发的产品产业步伐的不断加大,2009年鲍敏进入剂型中心负责产品产业化研究及生产管理。

  责任与担当,实现技术的创新

  进入管理岗位的鲍敏,不忘初心,不断走在技术革新的路上。在 “十五”科技攻关、重点新产品、火炬计划等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下,鲍敏和她的技术攻坚组历经近20年的研究,创造性提出气液固三相反应工艺,全球首次产业化生产高纯度草甘膦铵盐原药,进一步开发草甘膦固体新剂型产品;形成草甘膦可溶盐原药固体多相合成技术体系,全球首先实现草甘膦钾盐、异丙胺盐及二甲胺盐原药的产业化制备;

  通过功能性赋形剂的使用打通热敏性物料制备固体新剂型路线,开发了环境友好的非牛脂胺助剂且提升了耐硬水、耐雨水冲刷性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将中国草甘膦制剂加工技术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并降低应用成本,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她的研究项目《草甘膦水性化制剂关键平台技术开发与运用》获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非牛脂胺体系草甘膦制剂平台技术开发》获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颁发的“第十三届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二等奖,这两项含金量极高的奖项体现了一名技术型人才科技创新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工匠精神。

  她还获发明专利16件,1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申请PCT专利2件。制订国家标准1项,发表论文9篇。成果已在本公司及行业内推广应用。取得农药新产品登记22个并在美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取得境外登记。建成4.6万吨/年草甘膦盐原药及水溶性粒剂生产装置,累计销售产品13万余吨,新增收入32.1亿元、新增利税8.9亿元,成套技术与装备输出到5个国家/地区。产品年出口总量超5万吨,全球年使用超5亿亩次。

  梦想与追求,处处彰显工匠精神

  谈及未来,鲍敏满脸自信。她说:“现项目开发的系列产品90%以上用于出口,不仅替代了进口,还远销到东南亚、南美等十多个国家。我国农业“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引领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中国农药“走出去”是农业“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开发。尤其是草甘膦铵盐和草甘膦二甲胺盐合成技术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打破了美国的专利垄断和技术封锁,争得了国际话语权。未来,我国农药出口贸易将持续保持增长趋势,预计年增长速度将超过两位数。”

  未来,如何打破跨国农化巨头的知识产权壁垒,从提升药效、提高有效浓度减少包装污染等方面进一步开发草甘膦新盐型、新剂型产品,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生产中新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及降低农业综合生产的成本,鲍敏和她的技术攻坚组将发扬大国工匠精神,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潘君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