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飞扬 赣南乡村唱响天籁之音
——支教路上的民进人
蒋燕,民进会员,江西省赣州市政协委员,民进“1%工程”志愿服务赣州站站长,江西庆金慈善基金会负责人。
音乐教育重要吗?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智慧、勇敢,而且须“文之于礼乐”。有这么一个民进会员——蒋燕,从2014年以来,一直关注赣南山区儿童的音乐教育问题。
一、组建合唱团,点燃农村娃音乐梦
“原来,我们可以这么优秀!”2021年,参加世界合唱节线上比赛获得童声组银奖的好成绩后,孩子们和蒋燕互相击掌,紧紧相拥,幸福和自豪的泪水盈满了他们的眼眶。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梦想从无到有的故事。
在多年的帮扶过程中,蒋燕发现山区儿童接触艺术的机会很少,一些山区小学,甚至没有一名专业的音乐或美术老师。因此,从2018年起,她负责的江西庆金慈善基金会加大了对山区孩子美育方面的投入,定期组织专业音乐老师下乡支教,让农村娃也能感受到艺术熏陶。
作为试点,蒋燕锁定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龙埠小学,这是一所寄宿制村完小,一至六年级共有12个教学班、300多名学生,但没有专职音乐教师为学生们进行音乐教学。2018年10月,蒋燕带领志愿者走进龙埠小学,启动了“音为有爱”音乐支教活动。支教团队由专业音乐教师组成,与龙埠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教关系,每周定期前往学校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主要进行声乐排练与教学,学习简单歌曲,在增强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缓解了学校音乐专业教师不足的难题。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在学校的支持下,蒋燕出资翻新了音乐教室,按照合唱练习室的标准配备了相关设备、设施以及电子钢琴、书写面板、五线谱、挂图等音乐教具,并组建了春晓合唱团,现有团员49名,是赣州市首个乡村公益童声合唱团。
“两年多来,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每学会一个知识点、每学会一首歌,都让我无比欣慰。”负责教学的志愿者刘强平老师已经陪孩子们走过了三年的时间,从声乐基础、音准咬字至合唱表演一课不落,为孩子们提供志愿服务。合唱团的歌唱水平也从零基础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年6月参与2021年世界合唱节的线上比赛,用客家话演唱山歌《落雨嘞》,荣获童声组银奖的好成绩。“希望通过‘音为有爱’,让赣南红土地上绽放乡村素质教育的花朵,让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到志愿行动中,让歌声溢满乡村校园,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蒋燕说。
二、暑期研学游,丰富孩子童年生活
今年暑假,300余名来自赣州各县的山区儿童在蒋燕以及其他公益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赣州森林动物园,在五龙客家风情园内认识中草药、学唱客家山歌、体验文化习俗,开启快乐暑期研学之旅。
此次暑期研学活动是蒋燕负责组织的一场公益活动。300余名学生是来自赣县、信丰、会昌等各县(区)的留守儿童,平时和祖辈生活在一起,很少有机会进城。这次在学校老师的陪同下,乘坐大巴,走出大山,亲近城市,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乐享暑期时光。
三、举办培训班,助力音乐教师成长
蒋燕的目光不仅停留在山区孩子身上,也注重于对乡村音乐教师的技能提升。她说,仅靠志愿者支教,受益面太窄,对乡村学校音乐教师进行培训,打造一支高水准的专业队伍是当务之急。为此,她奔波数月,在今年7月,联合赣州市教科所、市合唱协会举办了全市中小学乡村音乐教师公益合唱训练及音乐教学培训。近60名赣州各县(市、区)的中小学乡村音乐教师参加培训。培训班邀请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进行了《合唱指挥》《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等课程教学,以培养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解决乡村音乐课堂教学急需的专业音乐教师偏少、音乐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主要目标,系统教学音乐教学理论以及各项音乐教学技能,指导参训老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及指导学生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这次培训对我们乡村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既加深了音乐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又能系统学习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教学能力,为我们以后更好开展乡村音乐教学打下了基础。”来自赣县的林老师说。
截至2021年9月,蒋燕所带领的江西庆金慈善基金会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近500万元,包括“音为有爱”支教活动在内的项目,长期定向资助贫困儿童近100名,还向信丰、石城、上犹等10个县(市、区)的16所学校捐赠音乐器材、书籍、课桌、文具等学习用品,公益活动惠及2000余名乡村中小学生。
迢迢支教路,不渝春蚕心。作为一名普通的民进会员,蒋燕心系山区孩子,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赣南革命老区音乐教育事业,践行了新时代民进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支教助学,蒋燕始终铭记初心——“山区的孩子缺少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是我们多年来坚持帮助山区儿童的动力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