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邓剑英:家学渊源,家族文化,家国情怀,家庭教育2

发布时间:2021-09-30     来源:

放大

缩小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

  三、家国情怀,是爱的内涵延伸

  对孩子的情感产生影响是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尼采说:“感恩是灵魂上的健康。”而现在多少孩子不懂感恩,说不得,骂不得,经受不了挫折。许多家长对孩子教育有无奈和无力感,很多教师也发现学生难管甚至不敢管;一些宅家青年对生活的缺乏热情,“躺平”的一代,面对困难没有担当,甚至轻视生命也屡见不鲜。

  有个孩子在语文课上理解“凶神恶煞”这个词的时候,描述的是自己妈妈在辅导作业时的咆哮状态感觉“凶神恶煞”,现在父母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心脏病血压高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都说儿不嫌母丑,而有些父母跟孩子之间没法交流,不知道哪句话就会让孩子暴跳如雷,或者一怒跳楼跳桥轻生;一些宅家青年对生活缺乏热情,没有担当精神;父母的拳拳爱心没有被孩子接收到。许多父母对孩子爱之愈深、痛之愈切,却忽略了家庭对孩子情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长大后,我们发现婚恋困难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焦虑,离婚率的上升,让人对婚姻不敢涉足。婚姻家庭,最能检验人的素质。人生从小学进初中进高中上大学都要学习和考试 ,而大学毕业结婚生子却是糊里糊涂的,一些人称之为缘分,其实对男孩对女孩都是一次冒险,是两个家庭的冒险。2021年5月31日,国家提出三胎政策,其现实根源是很多大龄青年没有没有建立婚姻家庭的底气,没有生养孩子的热情,如何传承家学渊源?如何形成家族文化?听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的《群书治要360》讲座,以及中国《易经》所言,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为德之本!早在汉代,《孝经》便已成为经学的入门参考读物。孝道是家庭中主要的伦理关系,从人伦亲情中,导引出孝治的观念,更是把孝道扩大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家庭,是人休养生息的地方,自在、自由、自主、自觉,看似简单,却也不易。在这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社会细胞里,也是充满危险与不测。宅在家里,最大的喜乐是有爱的人,是良好的关系,是放心的食物,是安心的睡眠。心灵相通,灵性相通,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还是生物或者无生物,当我们发自内心去爱惜,即使一件器物,也要爱惜着使用,才会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当念物力维艰”。能有这样思想的孩子,何其纯良!这种爱,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付出才会有的心有灵犀,无愧于他人、无愧于社会,能让自己安心。“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又当如何理解?看看那些在疫情中逝去的人,亲人连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无处话凄凉。而有多少孩子会为这些人哭泣呢?我在疫情期间写了一篇《在哭泣中开启心之力》,不要以为这些逝去的人跟我们无关,不要以为新冠肺炎疫情离我们很远,不要以为保护了自家孩子就没事。人,相互支撑才成其为人,爱自己,爱人如己,才能体恤他人之不易,痛苦着你的痛苦,悲伤着你的悲伤,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是从家庭亲情中延伸的内涵,培养孩子做一个有情有义有胆有识有担当的人,是父母的责任。

  对孩子情感的影响是家庭最大的乐趣,也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人格的健全就在家庭教育的沃土中成长。我提出成长规划第二级标准是:关爱家人。在养好自己的基础上,爱人如己,关爱家人,推己及人,由小家至大家。疫情期间能够一家人长时间在家里,更是检验了一家人的亲情和相处的关系状态。而在2020年疫情期间爆出的一个词“神兽”,是为什么呢?很多父母发现与孩子朝夕相处太难了,平常各自上学,上班,相安无事,这一天天在一起,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睡,太具体了,我经常收到孩子的求助电话,也收到家长的求助电话。如何珍惜这段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父慈子孝?让父母感受到天伦之乐?让夫妻交流更默契?

  最近提出的三胎政策,忽略了最核心的人物:女性。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苛刻,假期没有对女性孕产期的福利,男人的修养没有本质的提升,生三胎就是对女性的摧残,如何尊重女性,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尺。养出会感恩的孩子,感恩母亲,是对女性最基本的尊重,懂得感恩的孩子,人生一定不会差。爱,是一种选择,爱是圣洁之源,是坚守的意义 ,成为世间典范,是在繁琐的日常,让人感动,让人快乐的去为家人做事,更要成为涤荡世间万千污浊的一股清流。这是一种经典,却在现在物质富足的时代成为一种奢望,越是在发达的大城市,学业优秀工作出色的大龄女生更难找到合适的伴侣,这是社会问题。婚姻最能检验人的善良,家庭暴力和悲剧突破人的道德底线,没有家庭责任和担当,又如何有爱国情怀和能力?

  四、家庭教育,让孩子明事理,晓对错,知荣辱

  有人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而事实上,孩子成长过程中常常遇到的不明事理、不晓对错、不知荣辱的时候。“想说爱你不容易”,一些父母的焦虑往往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这些。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孩子犯不明事理的错,往往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的可笑之处,比如孩子小时候被石头绊倒了,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会说把石头挖了,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的是抱怨他人,而不会从自身找原因,也不会明白事理。也有家长在明知孩子犯错,却要以爱的名义隐瞒孩子的错,美其名曰为保护孩子隐私,其结果是帮孩子撒谎、狡辩,让本来简单的事变得复杂。

  有一个案例:学校规定学生不允许带手机进校园,但是,有一天,有个男生带了手机藏在书包里,被一个班干部女生发现了,于是,女生举报,手机被班主任老师收缴,男生被批评,写检查。一般来说,班主任做德育工作这就有理有据了。但是这事没完,男生对这举报的女生怀恨在心,处处为难女生,甚至放出话来威胁女生,而且,班级分两派观点:一派说男生带手机没有看手机,是为了放学跟家长联系,男生没错,错在女生不该举报;一派说女生作为班干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应该的;然后老师也左右为难,一方面关于带手机,一个不管,别的同学也会想带;另一方面女生举报,有人觉得这是阴暗心理,是不好的;德育处领导说这不算举报,这仅仅是学校规范要求,不至于上升到“举报”的高度;而这个女生,更是满腹委屈,抓带手机的问题是她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她如果不管,这是她失职,管了,却得罪人,还被人怀恨在心,被处处为难。这女孩常常眼含泪水,本来积极上进的孩子,一度心理抑郁。班主任和年级组长跟男生父母联系,告知事件经过,希望父母进行教育,但是家长不会考虑到别的孩子感受,威胁老师不准管他家孩子,不能在《班级日志》记录他家孩子上课的表现;班级其他同学和家长觉得班级没有正气,敢怒不敢言。

  禁止带手机主要是如何控制学生玩游戏的?如何让学生不被网络信息诱惑?学生不明是非,不明事理,碎片化的信息也让学生缺乏深度学习而浮躁。我们如何走进学生心灵?隔着屏幕如何唤醒学生学习主动性?现在教育,很多老师会发现,现在孩子们学习条件好,教育资源好,但是没有自主的学习动力,有些成绩虽然好,甚至也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心理脆弱,悲剧屡屡发生,这都给教育提出难题。培养学生坚守良知,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呼吁:要从完善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的高度,建立在家学习的质量保证和相关法规体系,这正是网络学习时代呼唤良知,急需有效教育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坚守良知,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呼唤良知,急需有效的教育策略。

  学校教育,如果只是教书本知识,真是太简单了,老师们很多的精力都花在了每天层出不穷的鸡毛蒜皮小事在学生和家长看来是大事的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学校规章制度惩戒往往会有后患,需要心理老师来走进心灵,通过心理德育让学生明是非,晓对错,知荣辱;通过心理德育让学生学会节制,坚守良知,开启心之力,自觉自律做最好的自己;通过心理德育,开启心之力,让学生自主自觉深度学习,夯实基础,做有使命感的人。家长爱孩子,要让孩子明事理,晓对错,知荣辱,这才是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五、坚守良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中流砥柱

  家族文化中,祠堂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建筑,拥有非常鲜明的特点,而一些著名的祠堂,它在很多方面都拥有非常明显的特点,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金字匾高挂于正厅。这种仪式感让家族文化有依托。《群书治要》讲到中国古代就有了善治的理念和追求,但善治的实现还需具备四个必要条件:一是德治,二是法治,三是现代化,四是以人民为中心。德善同理,我们的祖先构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善治文化体系,比较集中的体现就是这部《群书治要》,德治在家族祠堂中很有威力,普通老百姓不一定懂法,但一定知道家族的基本道德标准,其标准建立在良知的基础上,比如我们说的有情有义的人,“义薄云天”这是谁教的呢?往往可以追溯到家族祠堂文化。但是仅有德治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法治,中国古代虽然也重视法治建设,但历代帝王所制定的法律都离不开“家天下”的影子,中国著名的祠堂,一定是贤人辈出,家族鼎盛。而这些祠堂,特点也非常突出。有功名的人,肯定是会挂上堂匾的,这些堂匾记录了先贤的功名。每每族人祭祖的时候,族中的领事者就会给族中儿童讲解先贤的故事,为什么会成功成名,举个例子,族中某位先贤中过举人呢,那时候中了举人,不但会有堂匾,还会在祠堂门前竖立旗杆,光宗耀祖,而这对后辈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措施。所以,很多人做人做事以为家族争光为荣。

  

  人之所以有心理上的困惑,是个人内心的良知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我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推崇良知本能,指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判断是非善恶的本能。良知,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内在的是非标准,内在的恻隐,内在的一种辞让,内在的一种羞恶。良知总是跟美相连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从爱中来,以美育来促进良知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的。人类文明的进步都是源于良知,无论在什么领域,成功的人都拥有良知和追求真理的强烈的决心。哈佛大学致力于培养有教养的人,聪明而有道德的人,不是世界的旁观者、生活的观众和对他人劳动十分挑剔的批评家,应该培养智力上全面发展的人,有广泛同情心和判断能力的人。Richard Weissbourd,是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他主持了一项名为“Making Caring Common”的项目,旨在帮助孩子成为充满爱心、懂得尊重,有责任心的人。责任意识、感恩之心、格局意识,情绪自控,这些意识都列属于“善良”的品质之中。教育,就是要将这些意识经过科学手段的有意培养让孩子将其内化成潜意识。只有将它们内化成潜意识,才能形成人格品质。让孩子成为充满爱心、懂得尊重,有责任心的人。责任意识、感恩之心、格局意识,情绪自控,这些意识都列属于“善良”的品质之中。有这个基础,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尽职尽守。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坚守良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中流砥柱,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我提出成长规划第四级标准是:报效祖国。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国家意志,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梦想。

  

  六、个人成长,培养骨相美,挺立民族的脊梁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成长与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对于男孩自己来说,其成长历程也是伴随着恐惧和冒险的。曾有一篇文章《请刘胡兰离我的孩子远一点》引发热议(详情大家自己查),老师的回信也相当震撼。在看似太平世界物质生活条件优越的当下,老师不好当,家长不好当,其实都是因为“爱”的畸形,中国很多父母是一种狭隘的爱,只关注自己的孩子,过度保护自己的孩子,就是担心自己孩子吃亏,而没有让孩子担当起责任。研究男孩教育,(参见《中国男孩,中国男人》)我发现现在男人缺乏骨相美,就算五官和身材都长得不错,但是那种骨子里的气质就是没有。究其根源,还是缺乏劳动锻炼,就算有体育锻炼肌肉发达,也缺乏经历事情担当责任的从内到外的那种精神气质。一些父母怕孩子吃苦,更不想让孩子吃亏。正是因为不能吃苦,不能吃亏,孩子无法在精神上立起来。放眼看去,多少优秀的父母,却养了一个懒汉孩子呢?一个懒字,就是几乎所有学习成绩上、行为修养上问题的根源,吃不了锻炼的苦或者劳动的苦,如何能担当重任?历朝历代文人士大夫都是有家学渊源,文化功底深厚,也有家国情怀和担当,即使武将家庭,也崇尚礼仪和文化根基,所以历史上这些人物一个一个个性鲜明,有情有义有担当。

  不仅男孩需要有骨相美,女孩更需要。每一个女孩都将有可能是贤良的母亲,女儿从选择爱人到培养孩子,建设家庭,一定是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历史上的杨家女将,哪一个不是一身傲骨精神永存,飒爽英姿,见山开路,遇水搭桥?母亲的长征,是每一个女人终身学习和成长的长征,若没有骨气,是做不到的。培养骨相美,就是培养民族的脊梁。现在家庭期望优秀孩子的最优选择是将人力资本投到风险低的职业,也就是选择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导致中国将来缺乏冒险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让孩子敢于吃苦,敢于担当,培养孩子的骨相美,才能一代一代挺立民族的脊梁。

  为此,我们申报了课题《培养学生坚守良知的心理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本课题研究探索:

  1.个人层面:如何通过心理德育教育策略唤醒学生个人内心良知;

  2.家庭层面:如何通过心理德育动员家长坚守良知,家校联合达成育人合力;

  3.教师层面:如何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中坚守良知的教育人格力量,让老师有使命感,树立教育自信,无惧现实问题,提升心理德育育人能力;

  4.社会、国家层面:在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之际,培养具有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爱国爱家的公民意识的多学科与跨学科课程实施策略体系构建。

  家学渊源是个人的成长的血脉,家族文化是每个家庭共同的印记,家国情怀是每一个爱国爱家的人骨子里的力量,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不可替代的滋养。母亲的长征,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赵宗彪.新闻人良知坚守与能力创新[N]中国报业,2016.11.7.

  2.边玉芳.读懂孩子 = Understand your child : 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 (0-6岁)[M]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刘余莉.《群书治要》的得人之道《理论探索》(总第 208 期)[J]2014 .4

  4.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术[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

  《群书治要》包含修身齐家、家学渊源、家族文化,家庭教育,正是我们教育科研的一盏明灯。很荣幸,《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刘余莉教授就是我们课题的推荐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边玉芳教授推荐本课题为北京市重点课题。课题组团队在不断扩大,欢迎各位教育界朋友和家长朋友为我们的课题提出宝贵建议,从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期待各界的真诚有效的建议。

  《母亲的长征》献礼国庆节,

  也献给我的母亲——共和国的同龄人。

  感谢各界朋友的阅读和转发,祝大家国庆节假期阖家欢乐,

  祝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

作者:邓剑英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