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民进艺苑>文学作品

黄加平:高考记忆

发布时间:2022-06-20     来源:

放大

缩小

  一年一度的高考,勾起了我的记忆。

  那是在1977年的秋天,金桂飘香的季节,高考制度全面恢复。欣闻这个消息,我正在丁桥新星学校代课。任教高一一个班语文,高二两个班政治,兼班主任。

  恢复高考,有点猝不及防。第一次考试,没有考试大纲,没有复习资料,也没有模拟试卷。我自幼喜欢文科,本想就报考文科类别,当时丁桥镇的(此时叫公社)领导愿意为我证明具有高中学历水平。其实呢,我小学刚毕业“文革”就开始了。1968年,大队附设初中班。我又去上学两年,那时是开门办学。课程开设,语文是学习“毛泽东选集”,数学是油印资料“关于土地测量”,物理是《机电基础知识》,如何修理电动机,实际运用和劳动实践课较多。我喜欢哲学和文学,课外看了许多关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书,也读了《草原烽火》《平原枪声》《青春之歌》《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一系列小说。

  报考前,本以为中专会容易一些,所以最终在大学与中专之间,还是选择报了中专。自己也找了些历史资料,看得也差不多了。结果正式报名以后,发现中专是考语文、数学、物理、化学。一时犹豫,准备弃考,同在新星学校教书的李雪章老师劝我:既然报了名,还是考一下吧,即使没考上,又不难为情的。

  于是,我参加了还有半个月时间的业余复习和辅导。一边教书,一边复习。数学自己看看基本的知识,诸如代数、平面几何等,还好,也看得懂。化学和物理我准备新学其中一门,因为时间实在太短了。辅导化学的余观庆老师告诉我:化学容易。余老师讲课特别认真,我也听得仔细,记录了厚厚一叠,从元素符号到化合价,从化肥检验到铁矿计算。原先O代表氧元素符号也不知道,竟然在半月里把化学给弄懂了。物理是马富松老师辅导,我决定放弃,但听课还是认真的,也记录了很多。语文就凭原先的功底,不再复习。说来也巧,第一年考试物理特难,高中毕业的也考不出,我做出了一道题:利用左手定则判定电流方向。化学容易,几乎就是复习的内容,别人做出我也做出。那年浙江的大学作文题是《路》,中专作文题是《战斗》,至今记得,我的作文正好写满两页,中间没有任何涂改,文末结尾,原本是“一个新的战斗的黎明降临了”,后来一想,不对,用两条线划去,写成“战斗迎来了新的黎明”。结果,海宁把考试优秀作文编印成集,我的也在其中。我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湖州师范中文专业,正好录取。这一年,整个大队(现在叫村)就考上了两个人。

  师范毕业后,在钱塘江学校教初中语文,兼教历史、地理。工作一年,又参加湖州师院的大专函授考试。考场设在长安,科目也简单,参考的,大多被录取。一门一门学,学了一年半,却又参加了浙江教育学院的大专脱产考试。这次考试先由市教研室推荐,每个县市区2人,试场设在湖州,试题难度不高,就考语文。公布结果时,整个嘉兴市考上了五人,我也榜上有名。在杭州学了两年,每门课都是非常认真,1984年毕业,教育局把我留在教研室,担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直至退休。

  在教研室工作期间,我还参加了大学本科的函授考试,考的也是浙江教育学院,又学习了三年,因此现代汉语学了四遍,胡裕树的,黄伯荣的……都学了个遍,故而现在无论遇到怎样复杂的句子,我都可以分析出来。只是现在的考试主要考语感,很少考语法了。本科学习,最难的是《语言学概论》,概念枯燥,平时又没有时间看书,考前到了杭州开夜车复习,还好,考了86分,1988年学完课程,本科毕业。

  随后,又参加了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考试,学的仍是“汉语言文学”。学了两年,也长了不少知识。人呢,就在这考试中渐渐长大,渐渐成熟,再慢慢老去。

  形式不一,处处在考。其实,人的一生,一直都在高考,考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时时都在考察人的责任、担当、勤勉,以及对国家的忠诚、长辈的孝顺、社会的奉献……

  (作者系民进海宁市基层委员会原主委,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者:黄加平     责任编辑:邵飞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