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林阳:美术教材循环使用弊大于利
2022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昨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的多位委员和代表们积极为文化艺术界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其中,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林阳认为,美术教材循环使用弊大于利。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院长、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林阳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2008年春季学期起美术教材实行循环使用。林阳表示,经过十余年的实行,从各地教育部门、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和出版发行单位等各方的反馈情况看,各地均不同程度地暴露出教材循环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尴尬。
林阳指出,教材循环使用弊大于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习惯难以调适。卡通人物 中度可信度描述已自动生成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
教材本是学习的课本,所谓“本”即是学习的“根”,但由于要循环,所以在课本上不能留下任何痕迹。在教材上做笔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可是按照教材循环的规定,不能在教材上写字无疑对学生施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书上写写画画做记录,反倒成了污损书本的行为。
不少地区学生的教材使用习惯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材循环存在不适应。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在管理上通常的做法是:课前发书,课后便将教科书收回,这样就给老师教和学生学带来诸多不便。
美术教学,很多时候是要学生回家练习的,比如临摹书上的内容或根据书中的示范自己创意设计,而循环教材不能写不能画更不能带回家,这有违美术教育作为实践型课程的学习规律。
在农村,很多家庭因经济困难,买不起课外读物的情况仍然存在,学校的教材就成为许多贫困孩子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甚至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美术等教材因图文结合,可看性很强,教材中提倡的“变废为美”、“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当地资源”等教育理念也可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们在书本中找到乐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这也体现了国家教育改革所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但由于要循环使用,教材不能带回家,这对农村文化脱贫和建设是十分不利的。
林阳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循环教材的实施,对于国家要求“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的教育方向相背。
为做好循环使用美术教材的补充发行工作,每年春季和秋季开学前,新华书店要进行循环教科书使用情况及补充征订数据统计,或直接由各地学校上报教育部门,新华书店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相关的教材配送发放工作。不少新华书店在教科书供货之时,由于学校收不上来书,学校循环使用教科书的补充更新报数大大超过了政策规定的30%的比例,缺失严重的甚至达到60%。教育部门也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书收不上来;另一方面,必须给学生买新书,否则,下一级学生将拿不到美术教科书。
林阳还指出,近年来,循环教材保管问题难以普遍解决,卫生安全问题也令家长堪忧。
各地的教育部门均要求,书籍必须一页页进行专业消毒。但从实际试行情况看,大部分学校的没有消毒设备或某完备。由于教材用量大,消毒设备成本和使用花费、维护成本也高,所以这些设备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只有极少部分学校能够采用诸如紫外线灯、消毒柜这样的设备消毒。
虽然要求学校对循环教材采取消毒措施,但实际上不少都是象征性的,只能对教材表面消毒,对内页的消毒效果很差。也不能有效地避免美术教材在保存、流通、发放环节中病菌的感染与传播。
图片包含 室内, 桌子, 覆盖, 许多 描述已自动生成

堆积成山的中小学教材
近年来,手足口病、乙型肝炎、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已经有两年时间了,使美术教材循环使用的健康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
因此,林阳在提案中建议:
第一,教材循环使用涉及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材开发建设、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等方方面面,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可行性经验,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教育状况和学生家长的意愿。不能单纯地为节约而节约、为环保而环保。
第二,暂缓实施教材循环使用,待进一步认真调研,取得共识,并在小范围试验成熟并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
作者:钱竹 姜钰洁 王蕊 责任编辑: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