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微专题>2022年全国两会>履职·代表委员

张治芬: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发布时间:2022-03-07     来源:杭州民进微公号

放大

缩小

张治芬,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民进杭州市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委,杭州市妇产科医院院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统计显示,当前我国总和生育率约1.3,正常更替水平为2.1,已跌破警戒线1.5。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变化来看,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当年净增人口达到了906万人,随后几年,年净增人口不断下降,2017年至2021年分别为779万人、530万人、467万人、204万人、48万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在报告中指出,据目前发展态势预测,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张治芬认为,当前整体家庭人口状况存在“两降一升”。

  (一)出生人口呈下降趋势。除2016年和2017年分别因“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刺激出现小幅反弹外,近十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对提振生育水平影响有限。

  (二)多孩生育占比下降。随着“单独二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随着政策累积生育势能的释放,多孩生育占比逐年回落,人口生育政策红利基本释放。

  (三)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未来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将逐步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将逐渐增大,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张治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

  生育人群基数减少。2020年,全国育龄女性(15-4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女性(20-29岁)总数分别为32229万人、7895万人,比2011年分别减少6064万人、3588万人,生育人群总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婚育年龄不断推迟。从全国情况看,平均初婚年龄从2000年的23.1岁上升到2016年的26.3岁,平均初育年龄从2000年的24岁上升到2016年的26.9岁,家庭生育数也相应减少。

  由生育意愿明显下降。据调查显示,适龄人口二孩生育意愿仅为20.5%,受访民众明确表示不愿生育二孩的占比达55%,不愿生育三孩的占比预测会更高。随着90后、00后成为生育主力军,由于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同时生育观念也在改变,注重子女的素质培养,更关注培养孩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养育成本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时报开展的《养娃教育成本网络问卷调查》显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中,80.65%认为生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太高;6.59%认为缺少养育和照顾孩子的时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住房、教育、就业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三孩配套支持措施是延长女性生育假期、加强女性公平就业权利保障等,但此类型的政策会把生育成本转嫁到单位身上,仍然无法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张治芬建议:

  加快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是提高我国生育意愿的前提和基础,建议从公共服务、生育环境、家庭养育、教育供给、政策宣传等多个维度进行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构建,给予育龄女性更多的理解、尊重以及实质性的奖励。

  完善公共服务支持体系。统筹城乡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布局,兼顾总量扩容与质量提升,强化基础教育、基本医疗供给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资源可及性。提升妇幼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加大优生优育指导力度,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强化母婴安全管理、适龄女性免费“两癌”检查、出生缺陷防治、儿童早期发展等工作。

  营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建议政府应开展专项调研,科学分析人口结构,特别是针对趋势性人口演变的规律,完善人口监测预警和形势分析制度,按照“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的目标,加快生育政策调整步伐。加大职业女性生育权益保障,鼓励引导企业给予生育女性更加宽松平等的就业环境。增加生育女性再就业机会,提供专业的就业培训、就业咨询等服务,逐步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逐步降低家庭养育成本。建议政府探索出台有利于育龄家庭特别是再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如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建立家庭津贴制度,试行生育补贴,特别是在房屋买卖、租赁以及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研究制订根据养育未成年子女负担情况实施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优惠,以及不同的限购政策,以减轻再生育孩家庭的经济压力。加快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和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把幼托和幼儿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里面来,作为刚需进行配套。

  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供给。建议政府在取缔校外学科培训,积极减负的同时,重新审视教材和中考升学率的合理性。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解决“择校热”难题。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毕业生在升学、求职、待遇、晋升等方面享有更加平等的机会,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增强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度,让社会充分认识并接受职业教育。

  加强生育政策宣传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生育的文化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宣传各项优惠举措,鼓励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促进二孩生育意愿转换为实际生育行为。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的青少年生殖健康和生育观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作者:     责任编辑:邵飞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