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李杰:疫情常态化下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0-06-22     来源:

放大

缩小

  北京突发疫情后,北京防控级别提升,学校停课、出行核酸严控、社区管控升级等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了疫情控制力度,但我们还要着重考虑防控下的几个问题:

  一、关注全民心理健康问题。疫情出现后,对民众正常工作生活带来诸多变化,一是生活节奏和方式变化;二是疫情心理压力影响。可能诱发的普遍不良心理状态有暴躁、恐慌、多疑等;特别应该关注的是中小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心理问题,一是青少年自小学进入学校后,从家庭进入新的社交环境,他们的社交能力刚刚进入实践阶段,加之青少年心理阶段特征,容易受外来事件影响,加之长期居家,环境单一枯燥,对其心理影响较大;二是家庭整体心理状态欠佳,不宜排解成员间的日常小矛盾;三是学习上的摩擦,家长在家中督促青少年居家学习,无法替代教师的角色,耐心和知识方面的缺乏,教育引导能力的缺失,造成摩擦,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关注核酸结果造假问题。北京防控升级后,要求出京必须有7日内核酸检测结果。我们可以想象到,有紧急出行需求的,但无法及时拿出7日报告的群体需求,必然催生造假灰色产业链。此种隐患,可能给防控带来风险点。

  三、餐饮业卫生管理亟待升级。近年来,我们对餐饮业卫生管理不断加强,但此次北京疫情的爆发,却再次体现了餐饮业卫生管理升级的缺失。在非疫情时,后厨、服务员配不配带口罩,卫生要求上都没有强制要求,但不代表卫生管理上没问题,按照卫生要求,餐饮业服务人员都需佩戴相应口罩,但实情是难执行、难监管。后厨卫生状况也是以事后处罚为主的震慑性为主,但带来的卫生健康隐患却十分严重。

  为此,建议:

  一、积极制定群体心理健康干预举措。组织心理专家制定相应心理干预方案,制定适合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发送的干预举措。对青少年心理干预上,教育和学校可组织青少年心理专家,结合青少年心理特征,聚焦家长和孩子两个群体进行干预,提醒家长关注孩子心理状态,学校可适当定期组织开展视频班会、班级云联欢等形式,满足青少年社交焦虑。

  二、严控防控新型风险点。充分利用大数据比对,不能简单以核酸检测结果为主,要做到检测报告可追溯,封堵新的风险点。

  三、制定科学可行的餐饮业卫生操作规范。卫生、工商部门要根据本次疫情的特点,制定科学可行的餐饮业卫生管理规范,避免简单震慑性的处罚模式,要构建以推动餐饮业振兴为目的卫生管理规范,切实让餐饮从业者认识到加强卫生管理就是维系自身命脉的多赢举措,切实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把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方方面面的卫生管理抓起来,让疫情之后餐饮业能尽快重生起来。

  (李杰,民进会员,民进中央特邀信息员)

作者: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14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