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刘华:"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注重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发布时间:2020-09-24     来源:

放大

缩小

  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考察时,提出“三个高地”“四个新”的新期望和“五个方面重点任务”的新要求,为湖南高质量发展指明努力方向。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而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关键。在9月22日,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国家层面出台《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我们湖南为经济提质、增速、转型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结合我省实际,也制定了《湖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湘政发〔2020〕2号)。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应当抓住机遇、超前布局,有新作为。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应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增强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能力,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逐步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发展更加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为此,我建议:

  一是积极引导,树立正确职业教育理念。目前,人民群众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观念较阵旧,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社会上普遍认为孩子能读普高,就不能选择读职业学校,孩子读职业学校是下下策,是无奈之举,孩子选择读职校将来也没有什么出息和前途暗淡。狭隘的认为孩子读高中就能去考大学,将来找工作就是白领、金领或公务员,而不是当技术工或在车间做蓝领。当前大学生毕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高不成低不就、宁愿在家啃老也不找工作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因他们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后顾无忧,且能为社会稳定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和稳定家庭收入保障。各级政府和教育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扭转人民群众对职教片面的看法,当老百姓改变了观念,树立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同等重要,是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可以齐头并进发展,全社会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家长支持孩子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全社会普遍尊重"蓝领工人",积极把孩子培养成技能型人才,“中国制造”、"湖南品牌"才会更响亮。

  二是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职教招生行为。近几年,各地都采取措施,规范招生行为,如:湖南省教育厅对中考生设立了阳光招生平台,实行网上填报志愿,网上录取,以体现中考录取的公平公正性。但就教育的均衡性来说,职高填报志愿缺乏普高的严谨与规范性,职高统一划线,没有层次之分,也没有注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差异性办学水平需提高。填报志愿对学生及学校的约束力不强,很多学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结果与最终就读学校不一致,这使所有中职学校的录取、办入学手续等存在不确定性。应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的志愿填报,减少学生的不重视和无所适从,提高职业学校的声誉。

  三是正确宣传,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工匠精神,职业理念的渗透,促进师生对职业教育做清晰、准确的定位,主动去了解职业学校,头脑清晰地填报职业类学校的志愿,避免随意变动。加强明察暗访力度,规范招生宣传资料的审批准入程序,严厉打击一些学校存在的过度宣传、虚假不实信息广告、买卖生源现象,切断利益链,避免中职学校招生变成个别办学机构牟取利益的手段。“质量保证”是我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正确宣传。将质量的源动力聚焦于学校本身,回归质量初心,充分发挥质量要素的功能作用和学校自我保证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优化机制。通过健全完善全面质量保证组织系统,构建系统化的质量目标与标准体系,完善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系统、制度系统、资源系统、支持系统等全面优化质量保证机制;三是完善标准。以质量生成主体身份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标准,建立完善的目标和标准,以需求为导向建构保持质量提升的内部质量保证标准体系。这既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寻求自我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更是职业教育应对当前质量强国战略实施及其质量变革的基本策略。

  四是面向市场,提高职业学校办学品位。合理规划跟岗实习和定岗实习,合理分配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体验的时间,职业学校同样有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职业培训、顶岗实习等重点领域推动职校教育与企业生产有效对接,实现校企协同发展。鼓励开设企业冠名专班,大力推进“订单式”“定向式”培养模式,促进校企间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鼓励企业积极与学校对接,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职校围绕企业需求培养技能型、适用型人才。9月21日,湖南自贸试验区申报成功,标志着湖南高质量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系列特色试验任务由此开启,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进一步突出战略地位,需要不断完善职业培训政策,培训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系民进湖南省委委员、省侨联常委、郴州市侨联主席)

作者:刘华     责任编辑:邵飞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