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潘碧灵:不负时代和重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展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

发布时间:2020-09-28     来源:

放大

缩小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岳阳市,考察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作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2年多年,湖南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加大“一江一湖四水”整治力度,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2019年,全省60个国家考核评价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大通湖退出劣五类,2020年1-8月,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了93.3%,比去年同期相比提升1.7个百分点,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109个断面全部达到II类水质标准,地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全省14个市州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5.0%,比去年同期提升6.9个百分点。

  2020年9月16日-18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污染防治攻坚战即将收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湖南,深入乡村、园区、学校和企业一线考察,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湖南发展确立了新坐标、锚定了新方位、赋予了新使命。1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就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立意高远,总揽全局、科学精准、指引方向,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全局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我们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提供了科学指南、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战线的工作者,我们更要将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系列重要论述、讲话精神铭于心、践诸行,自觉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始终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生态财富,又是社会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两山”理念指导下,近年来,安吉县、资兴市等52个地区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道路,先后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充分体现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哲学意蕴。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安吉余村时,强调“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作为中部和长江经济带沿江省份,我们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始终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按照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湖南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动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打造、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等重要平台和重点工作,着力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真正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擦亮湖南省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成色。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半条被子的故事”记录着红军与百姓间的亲密情感,也象征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困难风险,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态环境问题仍然是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方面,全面加强污染防治,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着力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有更直接、更实在的幸福感、获得感。另一方面,切实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推动社会公众深入、广泛参与,凝聚生态环境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着力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

  我们要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是易碎品,失之易、护之难,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形势仍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还需要继续攻坚克难,科学谋划并严格落实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科学、精准、依法治污的要求,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升级攻坚目标、减排路径、治污模式、政策措施等内容,打赢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长株潭区域联防联控、重点行业企业提标改造、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等为重点,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PM2.5稳定达标,臭氧浓度下降,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以流域系统联治、饮用水源及良好水体保护、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洞庭湖总磷削减、城乡和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质增效、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为重点,统筹推进长江干支流沿线治污治岸治渔,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还人民群众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景象。以五大重点区域遗留污染治理、尾矿库整治、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污染地块风险防控等为重点,坚决打好土壤保卫战,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我们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我们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法则,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好区域生态平衡。湖南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0.23%,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80余个,森林覆盖率达到59.9%,湿地保护率达75.77%,等等,这些是我省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按照“划得出、守得住”的要求,科学划定并严格守护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对东江湖、南山公园等各类“净土”进行最严格的保护。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系统保护洞庭湖湿地、南岭山脉、武陵山脉、罗霄山脉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等,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快实施“一湖四水”沿岸生态绿环,湘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整治,娄底锡矿山、郴州三十六湾重点矿区生态恢复等一批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提升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自我净化、修复能力。

  我们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才能实现这样的伟大变革。对“国之大者”,我们要心中有数,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祁连山生态破坏等事件教训,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按照约束与激励并举的要求,完善并严格落实“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用好生态环保督察、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措施,层层压紧压实责任。继续加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湖南省洞庭湖保护条例》等地方立法,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信用体系,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推行环保管家、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新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市州、县市区为重点,加快落实《湖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四严四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监测执法能力和智慧环保建设,打造生态环保铁军。围绕农业面源控制、重金属污染治理、湿地保护修复等领域需求,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研发、示范和推广,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我们要传承文化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人才济济,新时代更需人才辈出。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传承好“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发扬好“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湖湘精神,汲取好我们脚下这片红色热土所孕育的精神养分,自觉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洗礼,补足精神之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立足本职岗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只争朝夕、不负时代、不辱使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少说多干,成为一名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本领过硬、严守底线的生态环保铁军战士,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潘碧灵,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作者:潘碧灵     责任编辑:张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