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一心为公 一切唯实 一身正气

——读《习近平在上海》有感

发布时间:2022-06-27     来源:民进重庆市巴南区委会

放大

缩小

  《习近平在上海》,共18篇采访实录,238千字,反映的主要是习近平同志2007年3月至10月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领导工作历程。虽然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只有七个多月,正如他本人离任感言所说的那样:“七个月,弹指一挥间,但有些经历是不能用时间长短来衡量它的意义的。”实际上,这七个多月,对上海改革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是习近平同志初到上海时立下的政治宣言,也是我通读18篇采访实录后最深刻的印象。

  据时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沈红光回忆,2007年5月28日,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闭幕当天,习近平同志带领新一届市委领导班子成员与中外记者见面,发表了简短而富有激情的讲话,他强调要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忧患意识、节俭意识,真正做到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新一届市委班子的形象。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这与他在上海提出的“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是一脉相承的。党外中青年干部,应当谨记这一谆谆教诲、殷殷勉励,并以“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担负起时代发展的重任,在不断斗争中磨炼意志,提升本领,坚定信念,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

  一心为公,要涵养公而忘私、奉献人民的赤子情怀。古人云,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一心为公是一种品格、一种追求、一种担当。党外中青年干部,要始终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决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理解把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要始终保持为民情怀,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倾听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始终保持对事业的进取心,主动投身到改革发展前沿、招商引资一线、乡村振兴舞台,勇于挑起重担,敢于直面问题,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坚持大公无私、先公后私,事事出以公心、处处秉公办事、时时克己奉公,决不公权私用、损公肥私、以权谋私 。

  一切唯实,要培养实事求是、唯真求实的优良品格。92年前,毛泽东同志进行“寻乌调查”,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其根本主旨,就是要大力弘扬实事求是、唯真求实的优良品格。党外中青年干部,实事求是、唯真求实,要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尤其是开展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要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察民情、听民声,才能提出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或方案。要在攻坚克难上狠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断攻坚克难,实现“靶向治疗”。要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在“狠”上磨意志,在“抓”字求创新,在“落”中显身手,在“实”上见成效,让狠抓落实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规矩。

  一身正气,要培塑公道正派、敢于担当的过硬作风。一身正气是一种情操、一种风骨、一种责任,集中体现为坚守真理、坚守原则、坚守正道、坚守规矩。“正人先正己,己不正焉能正人。”党外中青年干部,应带头弘扬正气,始终保持对法纪的敬畏心,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到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用模范行动纯正风气、凝聚正能量。要严以律己,时刻警醒自己,做到端正作风、端正行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摒弃一切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要增强法治意识,正确处理“亲”“清”关系,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守住清正廉洁底线。要对标榜样,深入学习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坚守初心、自强不息的下庄精神,从中汲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和力量,锐意进取、担当作为,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系民进重庆市巴南区委会专职副主委)

作者:陈思妤     责任编辑:邵飞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