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浏览>开明视点

朱永新:文学让世界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2-06-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放大

缩小

  诗和小说将伴随我们始终,并源源不断地帮助我们重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文学评论和文学演绎则与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诠释意义所做的各种努力相辉映。而所谓的现实,不也是我们所一手创造架构的吗?

  ——(美)杰罗姆·布鲁纳

  在上述文字之前,布鲁纳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关于文学意义的论述。他说:“文学让一些事物都有假设的余地,让一切变得奇妙,让原本显而易见的变得暧昧模糊,原本未知的却忽然再明白不过,让价值游走于理性与直觉之间。文学为自由、光明、想象力和理性所用,它是我们度过漫漫长夜的唯一希望。”作为一名卓越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对文学的信任和讴歌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文学,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创造世界的重要源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通过文学,我们认识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认识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更深刻地理解了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性。文学在培养我们的感性同时也铸就了我们的理性,形成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于是,我们不仅仅欣赏那些美丽的文字,也憧憬更美好的生活。我们在阅读文本的同时,也阅读生活、阅读世界,同时创造生活、创造世界。通过文学,我们有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和更加美丽的人生,我们又根据文学中的形象去塑造自己、改造生活、创造奇迹。文学让世界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也让我们自己更美好。

  我想试图表达的是,文学的功能和艺术一样,把我们放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自己想办法解决。面对各种假设,面对文本中无限可能的世界,我曾经建议“尽量对文本提出假设性问题”,这无非是希望为文本世界松绑,使之更容易重建和改造。

  ——(美)杰罗姆·布鲁纳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出版过《教育的文化》《意义行为》《教育过程》等多部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钱伯斯在他的著作中也多次引用布鲁纳的观点。布鲁纳认为,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为文本世界松绑”,不要受文本的束缚,因为文学、艺术本身就是开放性的,作家只是为书中的人物提供了一种可能,而每个读者都可以提供自己的想象、自己的可能,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性问题,也可以想象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结局。为文本松绑,其实就是释放读者自身的创造性。文本,是在松绑以后才真正具有活力的。读者,是在真正解放思想以后才有创造性的。文本,只是一个样本,真正的创造者是读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文本。许多作家,就是这样走上创作之路的。而引导儿童为文本世界松绑,对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对于发展他们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创造力,无疑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儿童具有天赋的评论能力,而且自成一格。不管提问、报告、比较和判断,对儿童而言都是出自直觉的行为。私底下,儿童们总是对自己的意见和感觉轻描淡写。他们感兴趣的,反而是朋友们的观感。每当聊起书本、电影、电视、运动等消磨时间的活动时,孩子们可起劲了。他们分享信息,聊到兴头上,他们的挑剔程度可不逊于成人鉴赏家。

  ——(英)艾登·钱伯斯

  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所谓评论,无非是评论家对于文本的分析与理解。按照钱伯斯的说法,“评论不外乎是以读者对文本的亲身体验为基础而向外拓展,没有这个基础,一切都是空谈。”从这个意义上看,儿童当然是具有评论能力的。艾登·钱伯斯在《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第四章专门用了一个反问句“儿童也是评论家?”来回击那些怀疑儿童评论能力的观点,在第五章则旗帜鲜明地用了“儿童就是评论家”。所以,作为父母和教师,如何挖掘和调动儿童的评论能力,如何让他们愿意说、敢于说、善于说,让他们真正地就阅读的内容聊起来,像他们聊自己刚刚看完的电影、电视,刚刚参与或者观看完的体育比赛一样,谈谈他们对于所读书籍的看法,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儿童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欲望其实是很强的,“如果对一个主题有浓厚兴趣,表达能力也足够,孩子们从小就会表现出评论的架势。”钱伯斯说,5岁左右的儿童就具有这个本领了,而一个9岁的足球迷,在评论前一天赛事时的认真严苛,在捍卫自己看法时的彪悍坚决,也是很少有人能相提并论的。所以,他的结论就是:每个孩子都具有与生俱来的评论能力,父母和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善用这份能力。同时,儿童的倾听能力也是很强的,儿童对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也是很在意的。在一定程度上,倾听的能力与习惯不亚于说话的能力,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既是表达对别人的尊重,也是理解别人的意图与观点的需要。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作者:朱永新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