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访谈

创新援助方式 增加就业岗位

——民主党派成员建言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发布时间:2020-08-21     来源:团结报

放大

缩小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了“六稳”“六保”重大决策部署,而“六稳”工作、“六保”任务都将就业摆在首位。与此同时,无论国家相关部委还是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都快速响应,不断创新援助方式,大力推动援企稳岗政策快速落地。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两位民主党派专家学者,请他们就创新援助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畅谈观点。

  将“保就业”“稳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 意义重大

  记者:“六稳”就业为首,“六保”排在首位的也是就业。将“就业”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有何深意?

  肖竹:将“就业”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

  其深意在于:强化对就业重要性的认识,并将其直接作为工作重心和任务目标予以完成。将“保就业”“稳就业”作为“六保”“六稳”之首,决定了其在政策制定时的优先序,可以促使经济恢复和增长的手段更有针对性并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同时,“保就业”“稳就业”直接有助于恢复居民消费,从而使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第三产业和居民消费,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需求和动力。所以说,只有稳住了就业、保住了就业,才能更好克服危机、化危为机。

  梅国平:一方面,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生动体现。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应对疫情对就业形势的影响,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让老百姓端稳自己的饭碗,在此基础上,人民的经济收入、医疗卫生、居住条件、子女教育等才能得到保障,人民才会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另一方面,这是应对复杂形势,做好经济工作的底线所在。就业,关系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尤其在这全球疫情席卷、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特殊时期,稳就业、保就业,才能让民生得到兜底保障,消费能力保持稳定,内需市场的潜力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就业岗位开发面临诸多挑战

  记者:目前,就业岗位的开发上面临着哪些困境与挑战?

  肖竹:受全球疫情影响,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严格防控措施,造成了普遍的经济和贸易收缩,国内外需求特别是海外市场需求萎缩,内外部环境对我国进出口、国内消费、投资均产生了不利的经济影响,长产业链与外贸业务受到的冲击显著;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等领域企业未完全复产复工,用工需求不足;为降低成本,企业进行岗位结构优化,岗位有所减少,大规模裁员现象频发,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以及“扶贫攻坚”工作中贫困劳动力等困难群体的就业保障与帮扶工作压力仍未得到完全释放。

  梅国平:从国家层面上看,一是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大。疫情之下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受到了较大冲击,企业用工需求减少、招聘延迟或取消,失业率客观上增加。二是面临的外部挑战和风险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外贸、外资等发展受限,一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和农户面临破产风险,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将面临订单损失和刚性成本支出的多重压力,就业岗位相对减少。三是新的就业增长点发展还不够全面,受制于疫情和国内外环境的影响,新行业和新的就业渠道相对较少,新的就业岗位不多。

  加大力度 促援企稳岗政策更好落地

  记者:当前,各地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推动援企稳岗相关政策的落实,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您认为,如何能够促进政策更好落地实施?

  肖竹:为全力做好下半年“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中央需从宏观制度层面推重磅实招,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企业纾困发展的各项政策,将援企与稳岗做有效制度对接,真正减轻疫情和经济下行对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

  地方要对中央各项政策认真领会、加紧贯彻,并结合地方实际针对重点群体、重点产业、行业出台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支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等细化性新举措。

  梅国平:在政策落地方面,我认为要重点做到“三个”下功夫。

  一是要在帮助企业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通过增值税减免、降低用电用气成本、减免社保费用等措施,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推动上下游、大中小配套企业协同复工复产达产,支持点多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商复市,畅通经济循环,实现援企稳岗。

  二是要在深化“放管服”等关键领域的改革上下功夫。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加强创新创业项目对接,释放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创新创业潜力,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促进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

  三是要在抓好重点人群就业上下功夫。要重点瞄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贫困地区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深入挖掘各类市场主体的用工需求,加快释放就业岗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拓宽农民工和贫困地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渠道;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充分考虑疫情冲击带来的影响,将困难群众按规定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业援助范围。

  多措并举 应对“史上最难毕业季”

  记者:今年的毕业季被称为“史上最难毕业季”,针对今年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难题,您有怎样的建议?

  肖竹: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同时还需关注到各高校通过扩招研究生、增加专升本人数和鼓励二学位就读等延缓就业政策所沉淀下的应届毕业生,在未来两到三年释放到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新的就业压力问题。

  因此,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解决,需要长期性、系统性政策支持。“十个一批”扩岗行动、给予用人单位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与给予困难毕业生的“求职创业补贴”政策、毕业年度及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等政策措施,需根据实际情况适用与执行。

  同时也要加大对大学毕业生正确择业观、就业观的培育与养成教育,发挥大学毕业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务实地利用国家各项就业促进政策实现就业。

  梅国平: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专门提出了《加大支持高校毕业生新经济就业创业》的提案,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高校毕业生新经济就业创业支持力度。

  一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发放补助或补贴、实行创业导师制度、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推动高校毕业生在线新经济就业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新经济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升。

  二是设计出一套适用性强、匹配度高的新经济就业创业培训体系,分领域建立新经济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选拔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创业导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培训,引导学生了解如生物医药、智能物流、数字经济、网红指导师、宠物培养师、电竞运营师等新兴职业。

  三是持续挖掘新经济领域就业潜力,发挥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在就业中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远程医疗等新经济、新行业,增加灵活就业率。

作者:马雪彧     责任编辑:刘晓斯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