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湖山助我诗兴豪

——郑陆地区诗词创作的过去和现在

发布时间:2022-06-10     来源:《常州民进》2021年第2期

放大

缩小

  郑陆好风光,湖山出诗人。郑陆地处常州东北角,境内有舜山、鹤山、凤凰山,“春山凝翠秋山秀”。黄天荡、芦蒲港、草塘浜、丁塘港河湖连通,“碧叶田田拥钓篷”。诗情画意般的山、水、村舍,历来便如磁铁般吸收着众多的文人墨客。唐代刘长卿、陆龟蒙、皮日休、宋代胡宿等著名诗人常常远足舜山、黄天荡,游山玩水、赋诗写辞,兴致所致,终日忘归。

  明清以来,代有闻人,诗歌唱和。清同治八年(1869),焦溪鹤山书院山长承越(咸丰举人)之子承隽尊倡立菊花诗社。程一斋、胡东乔、承钟岳、徐祖望等20余人在焦溪鹤麓楼赏菊、吟菊,以菊为题,即席唱和。一时间“挟秋霜于字里,都成霏玉清言;濡香露于毫端,争羡穿珠好句”。赋诗自“种菊”“访菊”“买菊”“担菊”“看菊”“咏菊”“画菊”“采菊”直至“枕菊”“梦菊”。每首诗都以不同角度当场吟诵,即席书就,共得三十余首。徐祖望作七律《买菊》,“欲觅幽技兴转狂,独冲晓色入云乡。市开一閧(古同“巷”)秋先到,节过重阳价倍昂。花债惯书经岁卷,酒钱分购半篱香。家贫自愧无长物,恰为寒芳暂解囊”。反映了当地的知识分子虽然家境贫寒,但阻挡不住他们渴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写诗结社,是当地文化繁荣的一种现象。诗社的成立推动了文化人的交流,助推诗坛向更高境界迈进。事后菊香诗社将诗整理成册。由承越撰写《焦溪菊社小序》出版。此举在常、武、澄地区颇有影响,前来要诗者众。“时吴门花船亦到,复购百余本”,可谓盛极一时。

  近代更是著述颇丰,诗人潘振华、李锡华、吴卓铭、薛志峰、施恺泽等作诗成集,计有《鸥舫诗文钞》《来庄吟稿》《白玉诗草》《敬修堂丛书》《京杭纪游诗》等十余卷。据此,郑陆历来诗风颇盛。

  岁历翻新页。随着农村形象的新变化,山更青,水更秀,丰衣足食的郑陆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新要求。他们不再满足恪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训,他们不再顾虑头上再会飞来“帽子”“棍子”,他们要用宽裕的时间和舒畅的心情来摸书本子和笔杆子,要用诗歌来表达当今生活的赐予,讴歌时代的文明,畅想田园的明天。

  言为心语,诗为心声。石堰的几位年轻农民在承包田里,边劳作边用诗心去体味艺术的神妙。耕罢责任田,相聚赋诗篇。郑陆、东青、三河口、焦溪一些在职和不在职的教师,探亲访友,必带诗稿,互改、互赠、自勉、勉人。舜山脚下的逸老俱乐部里,两开间的四壁上,贴的尽是村民自写的诗,“独乐不如同乐佳,诸翁兴会乐无涯。老来潇洒寻常有,难得春风满面霞”。查家湾村一位村民的一首七绝还被两位记者引入文中,上了《人民日报》。一时写诗、作词、赋诗、颂世,在郑陆蔚然成风。供销社书柜内的《唐宋词一百首》《唐诗三百首》《中国古代名句辞典》等,被诗词爱好者争购一空。

  生活里不乏美。敏锐的郑陆领导抓住这冒出来的信息,几经运筹,决定把抓好群众的诗词创作列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1985年10月,平时上下班骑自行车的领导,却派出小车,专程接来了蜚声乡里的几位乡土人才,在百舸争流的三山港畔筹建诗社。古今诗人爱山水,一人提名“湖山”,众皆拍手称妙。“菊花诗社”“湖山诗社”都诞生在十月。此事绝非巧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的心是相通的。

  诗社诞生后,第一届理事会毫不含糊地理起事来,制定了诗社章程,接纳了第一批会员,又立马追风,着手编辑第一本诗集。百多份征稿通知发下去了,数百名乡土人才被“鼓动”起来。夜阑人静,山下湖旁的村舍里,闪闪烁烁亮着灯火,那是未来的诗人们在“秉烛”疾书。节日假日,以诗会友者跑得更欢了。短短两个月,征得各类诗篇500余件。群众创作在业余进行,诗社理事们的社务也在业余进行——他们都有正业,或从政,或做工,或务农,或执教,于是阅稿、复函、修改、走访都在不眠之夜完成。当地一位知名书法家虽年届七旬,奋勇独揽诗稿抄录任务。每日展纸挥毫,数月不辍,乐此不疲。1986年5月,正是小麦伏垄黄的时节,《湖山诗刊》经半年多时间的孕育,带着墨香问世了。“她”应运而生,一鸣惊人。《常州日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汇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先后刊登和播发了关于“她”的消息,常州艤舟诗社致函鼓励,广西、四川诗词爱好者来信求书,“她”还被中华全国诗词学会破格吸收为会员。

  什么叫诗?诗是生活的真知加艺术的语言。乡士人才源于生活,直面人生。在他们心中,大地、天空、青山、绿水、田园、树木、飞鸟、人物,都是有情有意有灵性的,创作题材俯拾即是。首期诗刊的成功,更使他们心中荡起诗的激情,创作的欲望强烈得不可遏制,无须再发通知,无须再作号召,那诗作便似翩翩彩蝶飞到编辑们的手中。《湖山诗刊续编》在距前集仅一年半后又问世了。两集合收古体、现代诗词598首。这些作品思想健康,格调清新,特别是社员的作品,没有失意文人愁肠百结的吟叹,没有仕途败退者精神萎靡的哀怨。诗篇题材广泛,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入诗。中华健儿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一举夺得15块金牌,有七绝《庆凯旋》:“中华儿女非寻常,奥会洛矶斗志强。力挫群雄凭拼搏,金牌十五把名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有《沁园春》:“一唱雄鸡,人民作主,七十春秋。看神州大地,江山如画,中华儿女,意气方遒。绿染江南,香飘北国,改革城乡活力稠。欣回首,颂三中全会,转折关头。金戈铁马运筹,筑现代长城捍九州。赞文明古国,东方屹立,翻番事业,举世谁俦。更我健儿,奥坛拼搏,载誉凯旋壮志酬。瞻前景,喜振兴在望,一代风流。”诗作还有描述湖山秀色、田园美景、师生情谊、友人唱酬等。纵观之,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形象、风趣,通俗易懂,是湖山诗社社员诗歌语言的重要特色。

  你方唱罢他又起。如今在郑陆,昔日文人墨客酒后茶余的雅兴,皆成劳动群众的业余爱好。湖山诗社成立后,先后出版了五本《湖山诗刊》,进入新世纪后,当时六十五岁的潘文瑞自粮食系统退休后,埋头苦读,走访诗词行家,求教切磋。多年来,搜集、整理、筛选明清以来郑陆地方人氏的优秀诗词213首,结集出版《舜溪诗风》。二十年来他个人写诗、填词1500余首,结集《舜麓诗情》。在他的周围团结有几十位诗词爱好者,其中大多是三四十岁的泥腿子中年人,这些泥腿子,年富力强,阅历丰富,观察思考问题敏锐,写作题材广泛。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郑陆地区的诗人们更是豪情满怀,诗情涌动,潘文瑞、莫林葆、俞国平、刘建东等先后创作出80首古风长篇诗词《党建百岁行》以及《百年礼赞》《游延安》《红船百年》等一大批诗作。“美丽乡村”建设是当下农民的企盼和骄傲,也是诗人们开拓诗的新领域。曾担任过村主任的顾天欣,虽年过七旬,诗心如初,无论寒暑,只要听说那个村子里出了新闻,第一个用诗作的形式在朋友圈里报道的一定是他。经统计,近年他反映农村新风、新貌、新人的作品就达150余篇。郑陆地区办有一份《舜溪风采》的小报,在潘文瑞、莫林葆等主编下,至今出刊75期,刊登诗作3500余首,每期彩印,诗画共美,极受群众欢迎。

  湖山秀色年年新,诗乡诗风日日盛。本文尚未收笔,有消息传来,第76期《舜溪风采》不日又将问世。消息令人高兴,但勿惊奇。湖山,你潇洒、坦荡、慷慨、钟情,阅人间春色,养生灵万物,育太白子孙。你本身就是诗,在你身上,确实有写不完的诗,抒不尽的情。

作者:陈东夫     责任编辑:代俊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