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手机版

参政议政平台 邮箱登陆

当前位置: 首页>会刊撷英>精品文章

怀人两记

发布时间:2022-06-10     来源:《申城民进》第318期

放大

缩小

  我和舒乙的一段交往

  周末整理一些藏书,忽然翻出张舒乙先生赠我的条幅“闻鸡起舞”。上个月舒乙先生去世了,我和他有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心里想着要写下来,当作一个纪念。

  初识老先生大约是15年前,记得2006年舒乙来上海办画展,彼时他还负责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工作。我采访他,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是学理科出身,后来转向文字工作的原因,一老一少颇为投缘。我请他为我供职的报纸写点豆腐块文章,他也兴趣盎然。虽已不是见字如唔的时代,但老派的作者编者都靠书信交流,就在这一来一去的问候间,我和舒乙渐熟络起来。

  舒乙极其热心,当年我在北京的许多采访都得到了他的帮忙,像采访楼宇烈、吴小如、白化文、王蒙等诸前辈都是先生帮忙穿梭联系的。几年后,退出现代文学馆的舒乙去了中央文史馆任馆员,他给我写信说“庶务太忙”,专栏也就停了下来。

  写信是我和舒乙最主要的联络方式,写信比打电话、发短信都要有分寸,这是上辈人含蓄体贴的生活方式。我收到舒乙的最后一封信,便是他寄来的这张“闻鸡起舞”的条幅。我想是老先生许久没有我的消息,怕我已经不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报纸上,特意写来提点我的吧。现在想来,真是糟糕!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似瓜

  手里有一本冯亦代先生的小书《色彩集》,前段时间正巧翻出来,打开瞧瞧,忽然想起这是黄宗英当年赠我的,扉页上还有她题写的“共看藕如船,同食枣似瓜”。

  宗英老师去世快一年了,我是20多年前通过传记作家罗银胜认识她的。后来宗英老师在家摔了一跤,身体状况时好时坏,便一直住在了华东医院。恰巧她的主治大夫之一老中医朱鼎成也是我的好朋友。就这样机缘巧合。有几年,我和宗英老师联系得很频繁,几乎每月都通信,我寄一些报纸和书籍给她,她会写一些随笔小品寄我刊发。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宗英老师的通讯地址华东医院东17-13。

  想想那几年宗英老师也是苦闷,一个人住在华东医院东楼的小室里,不得擅自出户。有聊胜无聊,她是极其欢迎故朋旧友前去闲论今古的。吾等小辈自然也喜欢听她说学问说旧闻。宗英老师一生多姿多彩,见识广达,也曾是参承禁闼,入陪清宴,出侍宸游的人物。记得有一次,我与罗银胜去见她,宗英老师指着银胜兄新出版的《潘序伦传》说,她与潘序伦交往颇深,有话要说。几天后,我便收到了宗英老师寄来的雄文,300字一页的文稿纸整整28张,谈她与这位中国近代会计之父、立信会计学校的创办人潘序伦的往事点滴。

  宗英老师喜欢读书,对通俗小说也来者不拒。有段时间悬疑侦探小说很火,她还特意写信让我找一些给她瞧瞧。那时候,悬疑小说家那多的《百年诅咒》刚刚出版,我就请那多给宗英老师寄了一本去。没想到宗英老师读完后,还写了这本小说的书评。

  我之后很久才知道,宗英老师在家里的那次摔跤,对她身体机能的损伤很大,特别是记忆力方面。朱鼎成和我说,为了锻炼黄宗英的记忆力,他就考她背诵古诗词,而“共看藕如船,同食枣似瓜”则是黄宗英极其喜欢的一句。

  我在灯下看冯亦代的字里行间,不知怎么的,竟然也看到了字里行间的黄宗英。宗英老师一生洒脱,朱鼎成手中有一本黄宗英的签名本,据说当时签赠的时候未备名章和印泥,黄宗英便用唇膏按其手指印替代了。

  (作者系上海民进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作家协会会员,新民晚报记者)

作者:沈琦华     责任编辑:代俊
Copyright 1996 - 2020 www.mj.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促进会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主编信箱
京ICP备050263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17823